[发明专利]二次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77058.0 | 申请日: | 2017-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8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真一朗;奥谷英治;山胁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高颖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提供电流阻断机构正常工作的二次电池。本发明的电池具备:电池壳体;包含正极和负极的电极体;正极及负极集电体;封口体;外部端子;在封口体与电极体之间与外部端子电连接且具有筒状部的导电构件;变形板,将筒状部的开口密闭,与导电构件和集电体电连接,在电池壳体内压力成为给定值时变形来断开与集电体的电连接;第1绝缘构件,位于变形板与集电体之间,被支承在封口体一侧,集电体具有与第1绝缘构件对置的基体部和与电极体连接的引线部,将基体部和第1绝缘构件固定的固定部设置于第1绝缘构件,固定部比第1绝缘构件的封口体侧的支承位置更靠近变形板与集电体的连接部,在第1绝缘构件的电极体侧的面的外周缘部设置向电极体侧突出并沿着基体部外周缘延伸的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在用于抑制电动汽车(EV)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PHEV)的驱动用电源、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的输出变动的用途、用于在夜间积蓄电力并在白天利用的系统电力的错峰用途等的固定用蓄电池等中,使用碱性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在使用于这样的用途的电池中,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不仅设置有在电池包装体内的压力提高时开放内压的气体排出阀,还设置有阻断外部端子与包装体内部的电极体之间的电连接的电流阻断机构。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在构成电流阻断机构的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和第2绝缘构件中,形成于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的第1开孔、第2开孔以及至少1个第3开孔或缺口与形成于第2绝缘构件的突起卡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3-15709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第2绝缘构件和下部第1绝缘构件以闩锁方式卡合固定。在此,考虑使用由更柔软的树脂材料构成的第2绝缘构件。例如,若使用由更柔软的树脂材料构成的第2绝缘构件,就能在将第2绝缘构件和下部第1绝缘构件连接时防止第2绝缘构件的损伤乃至破损。但本申请发明者发现,若第2绝缘构件柔软,就会有以下的新的课题。
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与反转板连接。另外,正极集电体与正极极板连接,负极集电体与负极极板连接。并且设置固定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和第2绝缘构件的固定部。因此,在第2绝缘构件经由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施加包含正极极板以及负极极板在内的电极体的重量。
在此,第2绝缘构件与下部第1绝缘构件连接,在封口体一侧被支承。并且,固定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和第2绝缘构件的固定部位于比第2绝缘构件与下部第1绝缘构件的连接部更靠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与反转板的连接部侧的位置。因此,若第2绝缘构件由柔软的构件构成,则由于电极体的重量而第2绝缘构件有可能会变形。在第2绝缘构件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由于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以及反转板的连接部的状态发生变化,因此有可能会出现电流阻断机构不再正常工作这样的现象。
另外,这样的课题并不限定于使用由柔软的树脂材料构成的第2绝缘构件的情况,认为在使用厚度薄的第2绝缘构件的情况下,或者在电极体的重量非常大的情况下也会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阻断机构正常工作的二次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70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