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组合隔震装置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5317.6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7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曾永平;陈克坚;樊启武;董俊;庞林;郑晓龙;杨国静;陶奇;苏延文;徐昕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E01D19/00;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层 地震 作用 组合 装置 设计 方法 | ||
1.一种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组合隔震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组合隔震装置包含缓冲防落梁装置及摩擦摆支座,所述组合隔震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假设所述组合隔震装置的初始弹性刚度对应的自振周期处于反应谱曲线的平台段,求得地震力初始值Q(1);
(2)使所述组合隔震装置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已知在地震力初始值Q(1)作用下的所述缓冲防落梁装置的屈服位移,求得所述组合隔震装置的弹性初始刚度值k(1);
(3)通过上部结构质量和所述弹性初始刚度值k(1)求得结构自振周期初始值t(1);
(4)以结构自振周期初始值t(1)作为结构自振周期t(i),通过反应谱曲线,求得地震作用力Q(i);
(5)使所述组合隔震装置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已知在地震作用力Q(i)作用下的所述缓冲防落梁装置的屈服位移,求得弹性刚度k(i),结合所述上部结构质量,可得到结构自振周期t(i+1),通过反应谱曲线,求得地震作用力Q(i+1);
(6)地震力误差ε为预设要求;
(7)将求得的地震作用力Q(i+1)下调30%-40%作为设计屈服荷载,根据所有所述组合隔震装置之间的刚度分配,得到每个所述组合隔震装置的屈服剪力,将每个所述组合隔震装置的屈服剪力值减去所述缓冲防落梁装置屈服位移对应的摩擦摆支座的剪力,得到所述缓冲防落梁装置屈服强度的设计值,完成组合隔震装置的抗震设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组合隔震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7)中,所述设计屈服荷载能够用所述组合隔震装置的设计峰值加速度与主梁质量的乘积替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组合隔震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7)中,将求得的地震作用力Q(i+1)下调35%作为设计屈服荷载。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组合隔震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6)中,若地震力误差重复进行步骤(5),直到地震力误差满足预设要求。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组合隔震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ε=0.5%。
6.一种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隔震装置和摩擦摆支座,所述组合隔震装置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组合隔震装置的设计方法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53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折页机
- 下一篇:服装加工布料折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