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太网用对称数据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74191.0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8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雅梁;杨吉;邵朝阳;陈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迅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11/08;H01B7/04;H01B7/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93 | 代理人: | 韩凤 |
地址: | 21533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以太网 对称 数据 电缆 | ||
1.一种以太网用对称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芯、地线,所述内芯外包覆有圈形金属屏蔽层,所述地线与圈形金属屏蔽层内表面接触,所述圈形金属屏蔽层外包覆有护套,所述内芯包括:若干组对绞线,每组对绞线包括2根绞合设置的芯线,每根芯线包括导体和导体外部包覆的绝缘层;还包括填充条,所述填充条为“T”“F”“H”“E”“h”“一”字形状,所述填充条中间设置有“S”形半包金属屏蔽层对位的半包覆两对芯线;
填充条上还设置有填充片,所述填充片包括内角填充片和外角填充片;填充条的一个或者多个内角设置有内角填充片,中部外侧设置有外角填充片;所述内角填充片和外角填充片的形状构造相同,大小不同;填充片由n个大小不同的填充片层层叠组成;每个填充片层为月牙形,填充片层的尺寸从顶层到底层依次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用对称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发泡聚乙烯,发泡FEP、低烟无卤材料或聚四氟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用对称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条为低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的柔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用对称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设置W为“S”形半包金属屏蔽层的宽度,D为“S”形半包金属屏蔽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宽度为“S”形从起笔到结束位置的尺寸;
当“S”形半包金属屏蔽层的宽度增加时,其厚度也随之增加;基于公式(1)设置“S”形半包金属屏蔽层6的宽度和厚度;
W=I1×D+I2 公式(1),
其中,I1和I2为预设值,根据“S”形半包金属屏蔽层的材质进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以太网用对称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半包金属屏蔽层宽度为6~50mm,厚度为0.02~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以太网用对称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绞线为4对,设置2*“T”、2*“F”、2*“H”、2*“E”、2*“h”或2*“一”字形状的填充条将对绞线分隔开来,每个分隔区内设置一组对绞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用对称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的导体由低氧铜或无氧铜材料经拉丝和退火绞合制成,导体规格为20~30AWG的实心或绞合导体,所述绝缘层采用低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的材料,由高密度聚乙稀材料、物理发泡聚乙烯,物理发泡FEP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太网用对称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绞线的两根芯线呈扭绞形状,且每组对绞线均采用20~60%的退扭技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用对称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片的填充片层的数量n和“S”形半包金属屏蔽层的宽度以及“S”形半包金属屏蔽层的厚度相关;基于公式(2)为“S”形半包金属屏蔽层选择设置n层填充片层的填充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迅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华迅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41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