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藻类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2575.9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3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丞;庄小平;潘燕丽;潘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良之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26***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藻类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藻类培养方法。本发明方法主要包括配置培养浓缩物、初级培养、次级培养和三级培养等步骤,首先制备了培养浓缩物,方便使用,使藻类能够在任何地方培养,并且该营养浓缩物的配方合理,能够满足水产养殖所需的藻类植物的营养需求,该培养浓缩物配置而成的营养液在回收后还能继续使用,节约资源,结合其他初级培养、次级培养和三级培养步骤,本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藻类培养期间的污染,使藻类大量快速的繁殖,培养5天后藻类浓度达到1.5×1010cells/ml,培养周期比传统方法快两倍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藻类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藻类是水产养殖中中要的组成部分,藻类不仅是养殖鱼虾贝类幼苗的重要饵料生物,同时还可起到水质调节的作用,在水产养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维持养殖系统多样性、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藻类培养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培养液方面,采用过滤海水制成,成本较高,过程较为繁琐,适用性不广,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藻类进行配方调整;而在培养方法方面,由于培养流程不合理,导致培养周期长,藻类易受污染,资源浪费等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藻类培养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藻类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藻类浓缩物;
S2:初级培养:取培养浓缩物,加水配置成浓度为55~80g/L的初级培养营养液,置于培养瓶中,将藻类接种入培养瓶中,接种密度为180~230×103cell/mL,通入8%~12%的CO2,3500±500Lux条件下摇瓶培养,缓慢加温,使得水温在1h内从室温升至45℃,保持此温度1~2h,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在室温情况下加入冰块使藻类培养瓶中的水缓慢降温至0℃,维持5~6h,更换初级培养营养液,使养殖池中的水恢复至室温,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7~10;
S3:次级培养:取培养浓缩物,加水配置成浓度为130~150g/L的次级培养营养液,将一级培养的藻液与次级培养营养液按1∶6~7的体积比接种到10L培养罐中,通入10%~13%的CO2和臭氧施的混合气体,室温,4000±500Lux条件下培养,培养到第6天,浓缩藻液,将浓缩后的藻液与次级培养营养液按1∶6~7的体积比转接到20L培养罐中培养;
S4:三级培养:取培养浓缩物,加水配置成浓度为170~190g/L的三级培养营养液,将次级培养的藻液与三级培养营养液按1∶25~70的体积比接种到1000L养殖池中培养;
S5:藻类收集。
优选的,所述培养浓缩物的制备方法为:取氯化钠110~120g、硫酸镁35~40g、钼酸铵0.3~0.8g、磷酸一氢钠1.2~1.7g、柠檬酸铁0.6~0.9g、氯化锰0.4~0.8g、L-苏糖酸钙加水制成1L的溶液,浓缩,即得培养浓缩物。
优选的,所述培养浓缩物的制备方法为:取氯化钠120g、硫酸镁36g、六氯化二铝1g、钼酸氨0.4g、磷酸一氢钠1.5g、柠檬酸铁0.7g、氯化锰0.5g、L-苏糖酸钙3g、硒酸酯多糖2g、止痢草细粉6g,加水制成1L的溶液,浓缩,即得培养浓缩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为:加入无机絮凝剂后进行离心浓缩,收集。
优选的,所述藻类包括微拟球藻、角毛藻、杜氏盐藻、卡德藻、扁藻、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良之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良之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25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