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膏注浆成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8644.9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0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浩峰;张椿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8B1/26 | 分类号: | B28B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邹飞艳,张苗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膏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膏模具领域,具体地,涉及石膏注浆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石膏注浆成型亦称浇注成型,是基于多孔石膏模具能够吸收水分的物理特性,将陶瓷粉料配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然后注入多孔模具内(主要为石膏模),水分在被模具(石膏)吸入后便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均匀泥层,脱水干燥过程中同时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坯体,此种方式被称为注浆成型。其完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泥浆注入模具后,在石膏模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吸收泥浆中的水,靠近模壁的泥浆中的水分首先被吸收,泥浆中的颗粒开始靠近,形成最初的薄泥层。水分进一步被吸收,其扩散动力为水分的压力差和浓度差,薄泥层逐渐变厚,泥层内部水分向外部扩散,当泥层厚度达到注件厚度时,就形成雏坯。石膏模继续吸收水分,雏坯开始收缩,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待雏坯干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生坯后,脱模即完成注浆成型。但是无论用什么材料制造压型,都需要材料具有吸水性,并经过复杂的加工。这为工作带来许多的不变,也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脱模方便,且吸水性良好,加工更为简便,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的石膏注浆成型模具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石膏注浆成型过程中,往往加工较为繁杂,生产不便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脱模方便,且吸水性良好,加工更为简便,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的石膏注浆成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膏注浆成型模具,其中,所述石膏注浆成型模具包括形成有第一型腔的第一半模,和形成有第二型腔的第二半模,且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配合形成为用于注入石膏的腔体,第一半模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半模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中设置有永久磁铁块;其中,
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的材料为ABS树脂和纳米沸石粉复合材料。
优选地,以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ABS树脂的含量为95-98重量%,所述纳米沸石粉的含量为2-5重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模和/或所述第二半模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ABS树脂和纳米沸石粉混合熔炼,制得混合物M1;
2)将上述制得的混合物M1经3D打印成型,制得所述第一半模和/或所述第二半模。
优选地,步骤1)中混合熔炼的温度为180-240℃,且混合熔炼为搅拌混合。
优选地,所述永久磁铁块选自永久铁氧体磁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能够延伸至所述第一半模的外部并形成为第一开口,所述永久铁氧体磁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第一容纳腔或自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抽出。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纳腔能够延伸至所述第二半模的外部并形成为第二开口,所述永久铁氧体磁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插入所述第二容纳腔或自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抽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模和/或所述第二半模上还设置有自所述腔体延伸至所述第一半模和/或所述第二半模外部的注料孔。
优选地,每个所述永久磁铁块上还各自设置有金属钩,且所述金属钩一端钩住所述永久磁铁块,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所述第一容纳腔或所述第二容纳腔外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ABS树脂和纳米沸石粉复合材料制备石膏注浆成型模具,坚硬的ABS树脂显示出刚性,且其具有优良的综合物理和机械性能,以及极好的低温抗冲击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等,同时其成品加工和机械加工性能较好,并且,其耐水、无机盐、碱和酸类,也使得其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同时,将该石膏注浆成型模具设置为包括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并在其中形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其中放置永久磁铁块,从而可以通过永久磁铁块之间的吸附实现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的良好和有效的闭合,进而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石膏注浆成型模具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第一半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型腔 2-第一半模
3-第二型腔 4-第二半模
5-第一容纳腔 6-第二容纳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86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碳化硅耐火陶瓷材料的真空振动浇注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泥塑模具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