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地测量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8300.8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6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杨久东;吴风华;侯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06321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地测量 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地测量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该大地测量系统通过多通道的雷达测距仪对目标物体进行监测,返回接收脉冲序列,数字处理模块接收到多个脉冲序列后,依次将每个接收脉冲序列与对应的发送脉冲序列求相关运算,得到相关值,并将多个相关值进行合并,得到累加相关值;并对累加相关值进行峰值检测获取最大峰值,将最大峰值与门限进行比较,当最大峰值大于门限时,获取最大峰值对应的时间,从而处理设备可获得雷达测距仪相对于目标物体的空间直线距离,也即通过多个相关值进行累加的方式,增大了确定目标物体的空间直线距离的准确度,由于多天线合并技术提高了合并的增益,可增大测量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地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地测量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已经知道用于测量一个或更多个测量点的各种大地测量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标准,记录空间数据、距离和方向、或者从测量装置到要测量的测量点之间的角度。具体地,与可能存在的参照点一起来获取测量装置的绝对位置。
现有的大地测量装置的广泛已知的示例包括经纬仪、视距仪或全站仪,它们也被称为电子视距仪或计算机视距仪。
但是现有的大地测量装置易受大气因素,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且用常规激光测距中由于地形因素带来的多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大地测量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地测量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腿,且所述支撑腿为可伸缩式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顶端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顶端设置有载物平台,以使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载物平台进行旋转,所述载物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活动连接有雷达测距仪;
所述大地测量系统还包括:电子罗盘、高度计、倾角仪、角度传感器、GPS接收机和处理设备,所述电子罗盘、所述高度计、所述倾角仪、GPS接收机均集成在所述底座内部,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在固定架与雷达测距仪的连接处,所述处理设备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顶部,且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电子罗盘、所述高度计、所述倾角仪、所述角度传感器、所述GPS接收机均与所述处理设备电联接;
所述电子罗盘,用于获取雷达测距仪相对于正北方向的夹角;所述高度计,用于获取载物平台的海拔高度;所述倾角仪,用于获取载物平台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获取雷达测距仪相对于载物平台的夹角;所述GPS接收机,用于获取载物平台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
所述雷达测距仪包括:多个通道和数字处理模块,每个通道中均设置有定向天线和射频模块,所述定向天线连接所述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所述数字处理模块,所述数字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处理设备;每个通道均依次通过射频模块和定向天线发送一个脉冲序列,并将每一个通道的发送脉冲序列发送至数字处理模块;其中,多个通道的多个脉冲序列同时发送;每个通道均依次通过定向天线和射频模块接收一个脉冲序列,且射频模块将接收脉冲序列发送至数字处理模块;
所述数字处理模块将每一个通道的接收脉冲序列与发送脉冲序列求相关运算,得到相关值,并将多个相关值进行合并,得到累加相关值;并对累加相关值进行峰值检测获取最大峰值,将最大峰值与门限进行比较,当最大峰值大于门限时,获取最大峰值对应的时间,并将所述最大峰值对应的时间传输至所述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最大峰值对应的时间为雷达测距仪从发射多个脉冲序列到接收到多个脉冲序列的平均时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83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