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变水位的生态型硬质护岸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7968.0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7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操家顺;费罗兰;冯骞;薛朝霞;姚博宇;方芳;罗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C02F3/34;E02B3/12;A01G9/02;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水位 生态型 硬质 护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变水位的生态型硬质护岸,护岸对称位于河道两旁,所述护岸呈一定的坡度设置,包括坡体以及种植在坡面上的植被种植区;所述植被种植区沿坡体倾斜方向依次为第一植被种植区和第二植被种植区;其中,所述第一植被种植区下方为水质净化区,水质净化区沿坡体倾斜方向依次为碎石层、椰壳活性炭层和吸氨石层;所述第二植被种植区下方的腔体内依次设有充氧区和厌氧区;腔体设有多个与河流连通的通道,腔体内还设有叶轮,叶轮通过设置在坡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集能驱动。本发明生态型护岸结构不仅可利用变水位对河水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同时还能消除变水位对护岸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强化了护岸在单位面积上对初期雨水的净化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变水位的生态型硬质护岸,属于雨污分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水资源的污染日趋严重,在河道污水净化以及雨水收集方面的处理设施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多。由于变水位河道(如闸控河道、潮汐河道等)会出现河道污染及降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在河道两侧设置河道护岸。而现有的变水位生态护岸具有占地大、稳定性差,且水位变动时容易导致净水植物死亡的问题,因此一种能够克服现有生态护岸的问题,还能利用变水位优势使其具有更高效低能耗净水能力的生态型护岸的开发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变水位的生态型硬质护岸,该生态护岸能够利用变水位带来的优势,减轻变水位带来的弊端,还能强化其单位面积上的净水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变水位的生态型硬质护岸,护岸对称位于河道两旁,所述护岸呈一定的坡度设置,包括坡体以及种植在坡面上的植被种植区;所述植被种植区沿坡体倾斜方向依次为第一植被种植区和第二植被种植区;其中,所述第一植被种植区下方为水质净化区,水质净化区沿坡体倾斜方向依次为碎石层、椰壳活性炭层和吸氨石层;所述第二植被种植区下方的腔体内依次设有充氧区和厌氧区;腔体设有多个与河流连通的通道,腔体内还设有叶轮,叶轮通过设置在坡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集能驱动。
其中,所述坡体的顶端设有圆弧形拦截网,拦截网呈弧形并由钢丝制成,可减少路面径流中的树叶等废物堵塞拦截网,圆弧形拦截网较平面拦截网更有利于路面径流的雨水穿过拦截网沿着护岸排下。
其中,所述坡体的坡度为45°,将护岸结构设置成45°坡度有利于减小护岸结构的占地面积。
其中,所述植被种植区种植在土壤基质层上,所述土壤基质层包裹在生物袋内。
其中,所述第二植被种植区挖设有鱼鳞坑,第二植被种植区种植的植物种类为卷柏、侧柏、富贵竹或柿。
其中,所述鱼鳞坑在坡面上呈品字形排列。
其中,所述充氧区设置于常规水位线以上,所述厌氧区设置于常规水位线以下。
其中,所述充氧区内放置有缓释氧材料;所述厌氧区内放置有负载有兼性厌氧微生物的载体,载体由蛭石、粉煤灰以及珍珠岩构成。
其中,所述坡面上设有透水挡板,挡板下设有管道,管道连通水质净化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生态型硬质护岸通过对传统护岸结构的改进,有效克服了传统护岸结构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生态型护岸结构不仅可利用变水位对河水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同时还能消除变水位对护岸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强化了护岸在单位面积上对初期雨水的净化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适用于变水位的生态型硬质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生态型硬质护岸中腔体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7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