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树生长抑制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7636.2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5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媛;陶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苏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市蔬菜办公室 |
主分类号: | A01N25/04 | 分类号: | A01N25/04;A01N25/22;A01N43/653;A01N37/3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63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树 生长 抑制 胶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树生长抑制胶膜,包括胶基质、分散在所述胶基质中并阻碍果树新梢萌芽的植物生长抑制剂和用于提高所述植物生长抑制剂在所述胶基质中分散稳定性的液体分散稳定剂,所述胶基质、植物生长抑制剂和液体分散稳定剂的质量比为1:0.01‑0.1:0.001‑0.01。本发明的果树生长抑制胶膜,使用简单,有效作用时间长,无果实残留、无土壤残留,对果实的生长不产生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树生长抑制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果的消耗量也是越来越大。目前,在果树成熟后的生产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常除去新梢以减少果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并控制某些病虫害,从而提高果树的产量和果实的质量。而对于一些生长特别旺盛的植物,一年中抽梢的次数还可能超过三次,如果采用手工抹除,不仅效果欠佳,而且浪费时间和人力,工效低,成本高。
针对于此,市场上出现了果树萌芽抑制剂,常见的有多效唑、乙烯利等,但这类产品均为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抑制剂,但是随着抑制剂的不断使用,出现了药效越来越不明显、剂量越来越大、高残留、高成本等多种问题,如目前常用的多效唑虽然能减缓营养生长,减少新梢抽发量,但其残留期长,环境友好性差,使用浓度要求严格,过低达不到控梢促花的效果,过高则会抑制过度,对翌年果实质量也有副作用;再如当使用2,4-二氯苯氧乙酸或乙烯利来调控果树树梢生长时,使用不当极易出现黄叶、落叶和大面积落果等不良影响,从而影响产量。
且现有植物生长抑制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抑制剂稀释后直接喷施在果树上,使果树吸收达到抑制新梢生长的作用。但是这种喷施的操作会造成对根系和果实生长的影响,导致根系分生受限,果穗过分紧凑和小青粒现象,果实膨大生长受抑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果树生长抑制胶膜,将该胶膜涂抹于果树去除新梢的节点,能够有效控制新梢萌发,时效长达三年,不会造成土壤和果实的药物累积,绿色环保,节约大量新梢摘剪工作,降低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果树生长抑制胶膜,包括胶基质、分散在所述胶基质中并阻碍果树新梢萌芽的植物生长抑制剂和用于提高所述植物生长抑制剂在所述胶基质中分散稳定性的液体分散稳定剂,所述胶基质、植物生长抑制剂和液体分散稳定剂的质量比为1:0.01-0.1:0.001-0.01。
优选地,所述胶基质为含硅化合物、含钛化合物或氟树脂。含硅化合物可为硅酸钠、硅酸钾、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等,含钛化合物可为过氧化太酸,氟树脂可为聚氟乙烯、氟乙烯丙烯酸、氟乙烯聚氨酯等。
更加优选地,所述胶基质为硅酸钠,分子式为Na2SiO3。
优选地,所述植物生长抑制剂为矮壮素、多效唑、青鲜素、丁酰肼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更加优选地,所述植物生长抑制剂由多效唑和丁酰肼组成,所述多效唑与丁酰肼的质量比为1:2-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效唑为有效成分15%的可湿性粉剂,所述丁酰肼为将有效成分50%的可溶粉剂。可湿性粉剂为可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悬浮液的粉状制剂,可溶性粉剂为可溶于水的粉剂。
优选地,所述液体分散稳定剂为聚丙烯酸盐、磷酸碱金属盐或古尔胶。
更加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酸盐为聚丙烯酸钠,其分子量为3000-50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果树生长抑制胶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硅酸钠溶于水中形成质量浓度为35-45%的硅酸钠水溶液;
2)在步骤1)中的硅酸钠水溶液中加入醋酸调节所述硅酸钠水溶液的pH值至6.5-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苏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市蔬菜办公室,未经张家港市苏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市蔬菜办公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7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