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界面强化反应器反应速率构效调控模型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6461.3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1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炳;田洪舟;周政;张锋;李磊;王丹亮;李夏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界面 强化 反应器 反应 速率 调控 模型 建模 方法 | ||
1.一种微界面强化反应器反应速率构效调控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微界面强化反应器反应体系工艺条件,包括催化剂、温度、压力、物料配比;计算气液反应反应速率;
基于Levenspiel的理论,多相体系的反应速率由下式表示:
其中,rA为反应物A的反应速率;HA为反应物A的亨利常数;kG、kL、kS分别为气侧、液侧及液固传质系数;a、aS分别为气液相界面积、液固相界面积;kA为基于反应速率rA的一级本征反应速率常数;为催化剂颗粒内部溶剂B的平均浓度;χA为反应速率常数kA时的一级本征反应有效因子,表征因催化剂孔扩散导致的反应速率降低的程度;fs为催化剂装载率;PG为气泡内压;
选定χA=1;是催化剂表面溶剂的浓度,在数量上与fs形成反向对应关系,即有:
忽略式(1)分母第三项,将气液反应反应速率方程简化为:
PG表示为:
式中,ρL为液体密度;H0为反应器内初始液位高度;d32为反应器内气泡Sauter平均直径;v32为与d32对应的反应器内气泡平均上升速度;vG为反应器内的表观气速;σL为液体表面张力;
将(4)带入(3),得到式(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质系数采用如下方式获取:
气侧传质系数kG:根据膜理论,气侧传质系数kG大小由气相扩散系数DG及有效气膜厚度δG决定;
基于Chapman-Enskog动理论,DG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T为气体温度;MA、MB分别为气体A及溶剂B的摩尔质量;
采用Gedde静止球模型建立kG理论计算模型:
式中,d32为反应器内气泡Sauter平均直径;t32为直径为d32的气泡在体系中的停留时间,其表达式为:
式中,H0为反应器内初始液位高度;v32为与d32对应的反应器内气泡平均上升速度;vG为反应器内的表观气速;
将式(8)代入上式(7)后得:
液侧传质系数kL:建立基于表面更新理论的渗透模型,具体如下:
式中tc为液体微元暴露时间;DL为液相扩散系数;
依据速度滑移模型的定义,将tc利用式(11)定义:
tc=d32/vS (11)
式中vs为气泡滑移速度;
将式(11)代入式(10)得:
根据气泡滑移速度vs的定义:
vS=v32-u (13)
式中u为气泡间流体速度;
当液体循环流量为QL,对于均匀上升气流,u的表达式为:
式中,vL为表观液速,S0为反应器横截面积,D0为反应器直径;φG为反应器内气含率,假定为φG=vG/v32;
将式(14)代入式(13)得:
将式(15)代入式(12)得:
式中,液相扩散系数DL基于修正的Wilke–Chang方程获取,如式(17)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64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腐蚀无划伤金属脱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便携落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