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来电拒接的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766273.0 | 申请日: | 2017-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4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董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 代理人: | 王花丽,张颖玲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来电 方法 终端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来电拒接的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目前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或者更多的移动终端。作为移动终端最基本的功能,通话是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之一。但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接听来电的,例如正在开会或者上课的时候,基于礼貌和对老师或者与会者的尊重不应该接听来电,并且在开车的过程中更不能接听电话以免发生危险。如果用户不想或者不能接听电话时,会将电话挂断,但来电者有可能会一直重复拨打,从而对用户的情绪带来不良影响。
目前针对这种情况用户可能选择关机或者将该来电号码拉入黑名单。如果此时用户选择直接关机,该用户可能还需要接听其他联系人的来电,这样有可能导致漏接重要电话;如果用户将该联系人号码设置为拦截时,则会因为忘记恢复而造成永远屏蔽该联系人的来电,而违背用户指示临时屏蔽该联系人的本意,即使恢复也需要用户手动查找进行屏蔽解除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且不够智能。有时候将该联系人拉进黑名单过一会儿又有其他联系人来电,因此,现有来电拒接的方法准确性和智能性都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来电拒接的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不能准确、智能的进行来电拒接,能够对用户已拒接一定次数的来电号码执行自动拒接操作,并且可以自动拒接与此来电号码相同分组的电话号码避免了用户在一定时间内被重复骚扰,提高了来电拒接的准确性和智能性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来电拒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自身接收到第一来电时,获取第一来电号码和所述第一来电号码的第一类别;
如果接收到用户拒接所述第一来电的操作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将属于第一类别的电话号码设置为拒接号码;
在预设时间段内自动拒接所述拒接号码的来电。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至少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来电拒接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来电拒接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当自身接收到第一来电时,获取第一来电号码和所述第一来电号码的第一类别;
如果接收到用户拒接所述第一来电的操作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将属于第一类别的电话号码设置为拒接号码;
在预设时间段内自动拒接所述拒接号码的来电。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来电拒接程序,所述来电拒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来电拒接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来电拒接的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首先当自身接收到第一来电时,获取第一来电号码和所述第一来电号码的第一类别;如果接收到用户拒接所述第一来电的操作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将属于第一类别的电话号码设置为拒接号码;并在预设时间段内自动拒接所述拒接号码的来电,这样,能够对用户已拒接一定次数的来电号码执行自动拒接操作,并且可以自动拒接与此来电号码相同分组的电话号码避免了用户在一定时间内被重复骚扰,提高了来电拒接的准确性和智能性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来电拒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来电拒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自动拒接功能的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的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输出第二提示信息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6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