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变电源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5646.2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0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冯祖华;尚俊;阮永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天禾立方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15 | 分类号: | H02M7/515;H02M3/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441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利用晶闸管电路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这种对应于整流的逆向过程,定义为逆变。例如:应用晶闸管的电力机车,当下坡时使直流电动机作为发电机制动运行,机车的位能转变成电能,反送到交流电网中去。又如运转着的直流电动机,要使它迅速制动,也可让电动机作发电机运行,把电动机的动能转变为电能,反送到电网中去,变流器工作在逆变状态时,如果把变流器的交流侧接到交流电源上,把直流电逆变为同频率的交流电反送到电网去,叫有源逆变。如果变流器的交流侧不与电网联接,而直接接到负载,即把直流电逆变为某一频率或可调频率的交流电供给负载,则叫无源逆变。交流变频调速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有源逆变除用于直流可逆调速系统外,还用于交流饶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串级调速和高压直流输电等方面。
现有的逆变电源电路,结构非常复杂,造成造价昂贵,且不易修理,生产后需花大量时间检测,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的逆变电源电路。
一种逆变电源电路,用于将直流电源转变为交流电源,所述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电路、整流电路以及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互感器、分别设于所述互感器的两端的第一双向晶闸管和第二双向晶闸管、设于所述第一双向晶闸管和所述第二双向晶闸管之间的输入电源以及与所述输入电源串联的开关,所述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和所述输入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的第一三极管、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第一电阻、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的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的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的第二整流二极管、以及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的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地;所述输入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的第一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串联的第五电阻和第二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并联的第三整流二极管、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二控制芯片连接的可调电、依次与所述可调电阻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接地。
上述逆变电源电路,提供所述输入电路控制选择输入的电流,通过所述整流电路将输入的电流调整到预设的大小,在通过所述输出电路中的第一晶闸二极管VT1和第二晶闸二极管VT2将整流电路中输出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并过互感器将转变后的交流电放大到工作电压大小即可,这个电路中使用的元器件均为常见的二极管、三极管及控制芯片,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检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为八引脚可编程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4号接口和8号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1号接口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5号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2号接口与6号接口联通且与7号接口之间串联一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7号接口还与一所述可调电阻的调节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的输出端依次串联所述第六电阻和一所述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与所述整流电路之间还依次串联有一第五电容和一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一控制芯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与所述整流电路之间串联有一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一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晶闸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与一第六电容并联;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与一第七电容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之间还设有一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与一第八电容并联;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之间还设有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与一第九电容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天禾立方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天禾立方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56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