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部件自动化检测装备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4861.0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3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刚;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泰兴精工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李广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部件 自动化 检测 装备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零部件检测设备大多是一条产线分成每一道工序,每道工序只检测零部件的某一种特性,使用比较单一,目前还没有可以集成检测多种零部件特性的检测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需求量逐渐增多,传统的检测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迫切需要一款能够同时检测多种汽车零部件特性的检测设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检测多种汽车部件特性的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所要检测的零部件的类别、尺寸以及所需要满足要求;
S2:根据步骤S1获得的数据,对零件进行选型并开始建模设计;
S3:分析零件图以及产品装配图,并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S4:选择毛坯;
S5:制定每个零部件的加工工艺;
S6: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S7:确定各工序所用的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S8:确定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S9:采购所需要的标准件;
S10:开始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还包括将建模后的检测设备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检测设备的使用极限范围。
进一步的,步骤S2中对零部件进行选型的时可以将计算出的数据乘以系数 1.2再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选型。
进一步的,步骤S4中毛坯的选择需要参考步骤S2中建模时的尺寸合理选择。
进一步的,步骤S9中的标准件包括光源、透镜传感器、气缸、CCD相机。
进一步的,该标准件还包括输送带。
进一步的,步骤S10中,先安装检测设备的工作台,再根据工作台上留有的各种其他检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将所需要的检测部件一一安装到位,然后安装输送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加工方法还包括S11,对安转完成的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检测设备进行调试并制定所述的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检测设备的使用铭牌。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的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加工方法在进行加工之前先在三维建模软件中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有效提高本申请的可靠性,在对零件进行选型的时候扩大所需要的使用范围从而有效保证在后续使用的时候不会超出本检测设备的使用极限,从而提高使用寿命且工艺更加简单。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所要检测的零部件的类别、尺寸以及所需要满足要求;
S2:根据步骤S1获得的数据,对零件进行选型并开始建模设计;
S3:分析零件图以及产品装配图,并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S4:选择毛坯;
S5:制定每个零部件的加工工艺;
S6: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S7:确定各工序所用的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S8:确定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S9:采购所需要的标准件;
S10:开始安装。
步骤S1还包括将建模后的检测设备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检测设备的使用极限范围。
步骤S2中对零部件进行选型的时可以将计算出的数据乘以系数1.2再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选型。
步骤S4中毛坯的选择需要参考步骤S2中建模时的尺寸合理选择。
步骤S9中的标准件包括光源、透镜传感器、气缸、CCD相机及输送带。
步骤S10中,先安装检测设备的工作台,再根据工作台上留有的各种其他检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将所需要的检测部件一一安装到位,然后安装输送部件。
本申请的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加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11,对安转完成的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检测设备进行调试并制定所述的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检测设备的使用铭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泰兴精工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齐泰兴精工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4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