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双拆架硐室撤除支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4281.1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0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任尧喜;周景奎;仲俊杰;刘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16 | 分类号: | E21D23/16;E21D20/02;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7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杂 条件下 采煤 工作面 双拆架硐室 撤除 支架 方法 | ||
一种复杂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双拆架硐室撤除支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双拆架硐室的搭建:里部硐室按照长8m宽5m高5.1m的尺寸搭建,外部硐室铺设双股轨道,采用大断面按照长10m宽6m高5.1m的尺寸搭建,里部硐室与外部硐室之间,要求巷道宽度≥4.5m,高度≥2.5m。其目的是两个硐室同时进行支架解体工作,在外部硐室进行作业时,里部硐室拆卸的部件,可通过外部硐室运输正常运输,从而极大提高拆架速度,确保了工作面在煤层自然发火期前结束,消除了撤面的安全隐患,安全效益巨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双拆架硐室撤除支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矿采煤支架使用时间较长,支架拆卸困难,使用一个拆架硐室的正常撤架工序无法保证在停采后45天内将支架全部撤除完毕,工期超出煤层自然发火期,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杂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双拆架硐室撤除支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双拆架硐室的搭建:里部硐室按照长8m宽5m高5.1m的尺寸搭建,外部硐室铺设双股轨道,采用大断面按照长10m宽6m高5.1m的尺寸搭建,里部硐室与外部硐室之间,要求巷道宽度≥4.5m,高度≥2.5m;
(2)双拆架硐室搭建完成,在支架撤除时,先将工作面撤除的支架运输到外部硐室进行解体装车工作,再将工作面所撤除的支架运输到里部硐室进行解体装车工作,外部硐室解体装车后直接从硐室外运,里部硐室支架解体装车后可存放于两硐室之间,待外部硐室解体的部件全部外运后,通过外部硐室外运,里部硐室所需要的车辆可通过外部硐室旁边所铺设的双股轨道进入里部硐室,如果外部硐室解体速度较慢,影响里部硐室所解体的部件外运,那么,里部硐室所解体的部件,能够通过外部硐室旁边所铺设的轨道外运,如果里部硐室发生了支架部件难以解体的困难,为了减少影响支架解体的时间,可将该支架再整体运输至外部硐室解体,里部硐室则从工作面拖入另一部支架继续进行解体工作。
所述里部硐室和外部硐室的端头进行抹角处理,支护形式采用锚网喷支护,锚杆采用Φ18L2250mm螺纹钢,间距650*650mm,1个树脂端头锚固,挂Φ4冷拔金属网,C20砼,喷厚120mm,砼配比为水泥的体积:砂的体积:石子的体积=1:2:2,硐室端头开口后距迎脸500mm开始施打锚梁,每架锚梁5组锚杆固定,锚梁锚杆全部采用Φ18L2250mm螺纹钢锚杆,1个树脂端头锚固,锚梁间距为1m。
所述里部硐室和外部硐室施工完毕后,做进一步的加固,加固的方式是:硐室顶板采用5m锚索,每两个锚梁施打3根锚索进行加固,两帮及迎脸采用采用Φ18L2250mm螺纹钢补强锚杆加固,使用1个树脂药卷端头锚固,间距为1000*1000mm。
本发明的特点:本发明解决了:
一、“三软”地质条件下,超大断面拆架硐室支护困难的问题;
二、工作面出架迎头效率高于拆架硐室解体效率不对称性的问题;
三、双拆架硐室彼此施工进度不能一致,互相影响的问题;
四、大型采煤工作面正常撤面工期超出煤层自然发火期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两个拆架硐室,沿材料巷布置,支架撤除时,两个硐室同时进行支架解体工作,在外部硐室进行作业时,里部硐室拆卸的部件,可通过外部硐室运输正常运输,从而极大提高拆架速度,确保了工作面在煤层自然发火期前结束,消除了撤面的安全隐患,安全效益巨大;虽然施工硐室增加材料投入、支架解体增加部分人员,导致成本增加10万元左右,但是,撤面效率极大提高,比使用一个硐室解架至少提前6-7天,节约人工成本至少20万元左右,因此,采用双拆架硐室施工提高经济效益至少10万元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复杂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双拆架硐室撤除支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42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