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阶段的抗弯刚度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2807.2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5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强;吴志坤;王立;权浩;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构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蒋姝泓 |
地址: | 71060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钢筋混凝土 底板 施工 阶段 刚度 计算方法 | ||
1.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阶段的抗弯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设定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钢筋混凝土板所分担的恒载值SG和活载值SQ,以此计算钢筋混凝土板所分担的弯矩值M1,并计算钢筋混凝土板的短期抗弯刚度K1;
步骤2、计算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上的钢筋桁架在弹性阶段的抗弯刚度K2,根据K2计算钢筋桁架承受弯矩值M2;
步骤3、经步骤1和步骤2后,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总弯矩值M=M1+M2,则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在总弯矩值M的作用下,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总刚度K=K1+K2;
步骤4、设定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规定的所承受的目标弯矩值为M总,比较M总与步骤3中M的大小;
若MM总,减小SG和SQ的设定值;
若MM总,增大SG和SQ的设定值,并重复步骤1~步骤4,直至M=M总,计算结束;
步骤1中所述M1具体按照以下算法经计算获得:
其中,l0为钢筋混凝土板的计算跨度,所述l0为已知量;
步骤1中所述K1具体按照以下算法经计算获得:
Ate=0.5bh (8),
式(3)~(9)中:ES、EC为钢筋弹性模量、混凝土弹性模量;αE为截面地抗拒系数;AS为受拉钢筋面积;Ate为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ρte为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受拉钢筋配筋率;b为钢筋混凝土板计算宽度值,取1m;h为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h0为钢筋混凝土板的计算厚度;l0为钢筋混凝土板的计算跨度;M1为钢筋混凝土板所分担的弯矩值;Mq为按荷载长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标准值;σsq为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应力;为均布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ψ为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ftk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ρ为钢筋混凝土板的受拉钢筋配筋率;
其中,ES、EC、ρ、ftk、h0、AS、b、h、l0均为已知量;
步骤2中所述K2具体按照以下算法经计算获得:
式(10)~(13)中:I1、I2、I3分别为桁架钢筋顶筋截面惯性矩、桁架钢筋底筋截面惯性矩、桁架钢筋腹筋截面惯性矩;D1、D2、D3分别为桁架钢筋顶筋直径、桁架钢筋底筋直径、桁架钢筋腹筋直径;h1为桁架钢筋顶筋与底筋的中心距;ES为钢筋弹性模量;d为桁架筋间距;
其中,D1、D2、D3、h1、ES、d均为已知量;
步骤2中所述M2具体按照以下算法经计算获得:
式(14)和(15)中:l0为钢筋混凝土板计算跨度;f为钢筋混凝土板当前挠度计算值;其中,l0为已知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构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建构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28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