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防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2261.0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8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根;李明;孙栋;崔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洪根;李明;孙栋;崔文峰 |
主分类号: | E01F15/04 | 分类号: | E01F15/04;E01F9/631;E01F9/619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李洪宝 |
地址: | 0611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曲护栏 压缩机构 防护层 护栏体 压缩垫 支撑柱 护栏 小半径曲线 防护体系 护栏单元 防护栏 两组 高速公路 路段 车辆结构 齐平 紧贴 支撑 | ||
1.一种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护栏和弯曲护栏,所述直线护栏和弯曲护栏相接;
所述直线护栏由若干直线护栏单元(10)构成,该直线护栏单元(10)包括第一支撑柱(11)和第一护栏体,所述第一护栏体固定在第一支撑柱(11)上;
所述第一护栏体包括第一U型钢槽(13)、压缩件(14)、第一防护层(15)和两块缓冲垫(16),所述压缩件(14)和缓冲垫(16)设置在第一U型钢槽(13)和第一防护层(15)之间,且该压缩件(14)的压缩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成0-45°的夹角,两个缓冲垫(16)安装在压缩件(14)的两端;
所述弯曲护栏由若干弯曲护栏单元(20)构成,所述弯曲护栏单元(20)包括第二支撑柱(21)和第二护栏体,所述第二护栏体固定在第二支撑柱(21)上;
所述第二护栏体包括第二U型钢槽(22)、第二防护层(23)、压缩垫(24)和至少两组压缩机构(25),所述压缩机构(25)安装在第二U型钢槽(22)和第二防护层(23)之间,所述压缩机构(25)的压缩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成45-90°的夹角,所述压缩垫(24)设置在相邻的两组压缩机构(25)之间,且该压缩垫(24)一端紧贴在第二U型钢槽(22)内,另一端与第二防护层(23)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件(14)包括固定板(141)、滑动板(142)、第一弹簧(143)、定位杆A(144)和定位杆B(145);
所述固定板(141)与滑动板(142)相对设置,该固定板(141)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U型钢槽(13)内,另一端紧贴在第一防护层(15)上,所述滑动板(142)一端与第一U型钢槽(13)滑动连接,另一端紧贴在第一防护层(15)上,所述定位杆A(144)安装在固定板(141)上,所述定位杆B(145)安装在滑动板(142)上,所述第一弹簧(14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位杆A(144)和定位杆B(14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25)包括位移板A(251)、位移板B(252)、第二弹簧(253)、定位杆C(254)和定位杆D(255);
所述位移板A(251)安装在第二U型钢槽(22)内,所述位移板B(252)紧贴在第二防护层(23),所述定位杆C(254)垂直连接在位移板A(251)上,所述定位杆D(255)垂直连接在位移板A(251)上,所述第二弹簧(253)两端分别固定在定位杆C(254)和定位杆D(25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件(14)、压缩机构(25)、第一防护层(15)、第二防护层(23)、缓冲垫(16)、压缩垫(24)外表面包覆有防晒板(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15)和第二防护层(23)为弹性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16)和压缩垫(24)为橡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板B(252)为波浪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垫(24)的厚度在5cm-10c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晒板(30)外表面设置有提醒驾驶员注意的反光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洪根;李明;孙栋;崔文峰,未经王洪根;李明;孙栋;崔文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22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