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翼子板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2259.3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2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北芝真之;高桥一久;江藤康郎;南竹一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九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翼子板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包括构成前部外壁的翼子板。典型地,翼子板由例如钢或铝合金等制成的金属板形成。
用于将翼子板安装至车身框架件(车身骨架件)的结构包括吸收碰撞能量的结构。具体而言,当行人与车辆侧部的前部发生碰撞并且行人头部碰撞到翼子板和引擎盖之间的边界时,翼子板及用于安装翼子板的支架会发生塑性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
此外,为了减少车重,已发展了由硬质塑料制成的翼子板(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2002-114173)。该公开披露了一种结构,其中,塑料翼子板经由夹子和螺钉固定至车身板(下文称为车身框架件)。
用于安装塑料翼子板的常规结构具有如下缺陷。也就是,由于这种翼子板的硬度很大程度地低于金属翼子板的硬度,因此吸收碰撞能量的方式与金属翼子板差别很大。从而很难控制吸收碰撞能量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当使用塑料翼子板时,其能够容易地控制吸收碰撞能量的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将塑料翼子板安装至车辆车身框架件的安装结构。该结构包括支撑支架,其布置在翼子板与框架件之间,并且支撑翼子板。支撑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多个安装部、以及可变形部。支架主体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安装部在车辆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并安装至框架件。可变形部从支架主体中位于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朝框架件的上表面伸出。通过经翼子板从上方作用的碰撞载荷使可变形部压抵框架件时,可变形部发生塑性变形。
通过该结构,当行人与车辆侧部的前部发生碰撞并且行人头部等碰撞塑料翼子板与引擎盖之间的边界时,碰撞载荷经翼子板将支撑支架的可变形部压抵框架件,使可变形部发生塑性变形。可变形部的塑性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此外,通过适当地设置可变形部的数量、位置和形状,能够控制可变形部发生变形的方式,即,吸收碰撞能量的方式。此外,可变形部仅固定至支架主体。因此,与安装部的情况不同,不需要用于将可变形部安装至车身框架件的操作。因此,当使用塑料翼子板时,能够容易地控制吸收碰撞能量的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车辆前部的平面图,该车辆前部设置有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安装结构。
图2是放大的平面图,示出该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和支撑支架的组件中的支撑支架及其周围。
图3是在车辆宽度方向从内侧观看的侧视图,示出该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和支撑支架的组件中的支撑支架及其周围。
图4是在车辆宽度方向从内侧观看的轴测图,示出在该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安装结构中的支撑支架、车身框架件及其周围。
图5是沿图3的线5-5截取的剖视图。
图6A至图6C是示意性示出根据变化例的可变形部的侧视图。
图7A至图7F是示意性示出根据变化例的可变形部的剖视图。
图8A至图8K是示意性示出根据变化例的可变形部的侧视图。
图9A至图9F是示意性示出根据变化例的可变形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图1至图5对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在下文中,参比车辆的前后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参比从车辆后方观看前方时的左侧和右侧作为左侧和右侧。
如图1中所示,用于打开和关闭引擎舱上部开口的引擎盖10和一对硬质塑料翼子板20设置在车辆前部。翼子板20位于引擎盖10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并构成车辆前部的外壁。
接着,参照图2至图5对翼子板20进行说明。还对用于将翼子板20安装至车辆车身框架件50的结构进行说明。该框架件50也称作挡泥板。如图4中所示,框架件50位于引擎舱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并在前后方向延伸。由于这对翼子板20的安装结构彼此对称,下面描述右侧翼子板20的安装结构,并且将省略对左侧翼子板20的安装结构的描述。
如图2、图3、和图5中所示,翼子板20具有安装壁部21、竖向壁部22、以及外壁部23,它们在前后方向延伸。竖向壁部22从安装壁部21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弯曲并向上延伸。外壁部23从竖向壁部22的上端弯曲并朝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降低,以构成车辆前部的外壁。
如图4中所示,前安装支架41和后安装支架42通过螺栓(未示出)固定至车身框架件50的上表面。前安装支架41和后安装支架42在前后方向间隔开。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支架41、42各自由钢板制成并且具有帽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九州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九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22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内部布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障碍旅游观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