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称岔洞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2214.6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3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胡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20/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卢宏,郑俊超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对称岔洞支护结构,包括主洞(3)、与主洞(3)连通的第一支洞(4)和第二支洞(5),且第一支洞(4)与第二支洞(5)沿主洞(3)轴线对称,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支洞(4)内设有半拱形第一型钢拱架(1),在第二支洞(5)内设有半拱形第二型钢拱架(6);
在第一支洞(4)内,每一榀第一型钢拱架(1)的非顶拱端固定于第一支洞(4)的底板上,每一榀第一型钢拱架(1)的顶部均通过锚杆(7)与围岩固定连接;
在第二支洞(5)内,每一榀第二型钢拱架(6)的非顶拱端固定于第二支洞(5)的底板上,每一榀第二型钢拱架(6)的顶部均通过锚杆(7)与围岩固定连接;
第一型钢拱架(1)的每一榀与第二型钢拱架(6)的每一榀呈一一对应的关系,且一一对应对接固定,形成完整的拱门形的型钢拱架;
所述第一型钢拱架(1)和第二型钢拱架(6)的设置区域从第一支洞(4)、第二支洞(5)与主洞(3)的接驳处至岔洞的岔裆(8)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岔洞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钢拱架(1)、第二型钢拱架(6)的顶部与围岩之间均喷有混凝土(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称岔洞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钢拱架(1)、第二型钢拱架(6)所用的型钢为工字钢,所述锚杆(7)下端折弯成L形,锚杆(7)下端折弯的水平部分与工字钢底部翼缘(10)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称岔洞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榀第一型钢拱架(1)自由端的端部均设有第一连接板(11),每一榀第二型钢拱架(6)自由端的端部均设有第二连接板(61),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61)螺栓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型钢拱架(1)与第二型钢拱架(6)的每一榀一一对应对接固定,形成完整的拱门形的型钢拱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岔洞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榀第一型钢拱架(1)和第二型钢拱架(6)均垂直于岔洞分岔角(2)的角平分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岔洞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钢拱架(1)和第二型钢拱架(6)的非顶拱端均设有底座,通过底座支撑固定于底板上。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对称岔洞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从主洞(3)向第一支洞(4)开挖,开挖成型后做挂网及初喷混凝土支护;
(b)从第一支洞(4)、第二支洞(5)与主洞(3)的接驳处至岔洞的岔裆(8)处,将第一型钢拱架(1)的非顶拱端固定于第一支洞(4)的底板,将多根锚杆(7)一端插入围岩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型钢拱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
(c)开挖另一侧的第二支洞(5),开挖成型后做挂网及初喷混凝土支护;
(d)将第二型钢拱架(6)的非顶拱端固定于第二支洞(5)的底板,将第二型钢拱架(6)的每一榀与第一型钢拱架(1)的每一榀一一对应对接固定,形成完整的拱门形的型钢拱架;然后,将多根锚杆(7)一端插入围岩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型钢拱架(6)的顶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施加锚杆(7)之前,先在第一型钢拱架(1)与第一支洞(4)洞壁之间复喷混凝土;
步骤(d)中,施加锚杆(7)之前,先在第二型钢拱架(6)与第二支洞(5)洞壁之间复喷混凝土;
所述第一型钢拱架(1)、第二型钢拱架(6)所用的型钢为工字钢,步骤(b)和(d)中,所施加的锚杆(7)下端折弯成L形,锚杆(7)下端折弯的水平部与工字钢底部翼缘(10)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和(d)中,每一榀第一型钢拱架(1)和第二型钢拱架(6)均垂直于岔洞分岔角(2)的角平分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钢拱架(1)和第二型钢拱架(6)的非顶拱端均焊接有底座,通过底座支撑固定于底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221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