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案件串并的现勘视觉信息关联图层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0901.4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8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倩;刘颖;侯祥玮;王伊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K9/46;G06N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6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案件 视觉 信息 关联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案件串并的现勘视觉信息关联图层的生成方法,解决现有现勘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由于采用封闭式或模板式的特征导致细节和异常信息丢失和淹没的缺陷。实现步骤为:利用区域生成网络提取现勘图像(或视频关键帧)的小目标块;设计现勘视觉信息树,包括图像层和衍生层,衍生层具有放大细节的功能,将现勘视觉信息树训练为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利用分类器将小目标块表征为现勘元素矩阵;通过计算元素矩阵的相似度,生成关联图层;利用阈值的方法,筛选与当前案件关联的案件,以此方式展开生成新的关联图层。关联图层能够全面、完整描述案件关系,能够发散式、立体式的关联更多信息,从而提高了智能串并案方法在线索挖掘方面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案件串并的现勘视觉信息关联图层生成方法,可用于海量案件的信息关联,实现案件的串并。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交通和信息传播的高速发展,技术型团伙作案有向深层方向发展趋势。串并案的实现有利于加强跨地区的刑侦合作,共享犯罪信息资源以及主动出击,预防犯罪。在许多系列案件中,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手段、侵害目标等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尤其指纹、足迹、工痕等现勘数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而且现场勘验的时效性和精确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基于现勘数据的智能串并案是高速破案的关键,也是趋势所在。
串案和并案(简称串并案)是侦破系列案件非常有效的方法。所谓系列案件的串并是指把不同地域或不同时间发生的多起案件,通过对案件中发现的各种痕迹、线索进行分析,认为这些案件可能为同一犯罪主体所为,因而把这些案件进行合并侦查的办案手段。系列案件的串并可以把看似无关联的线索、物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足够的证据锁定犯罪嫌疑人。串并案件有利于从多方面获取犯罪证据,并及时掌握犯罪分子的全部罪行。对串并案而言,一般是根据已发案件的某些特征,到案件数据中进行检索,找到相关联的案件,将其串并在一起从而获得更多的线索。
随着成像设备的普及和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利用各种自动化分析技术逐渐成为刑侦破案的一种重要手段。基于现勘图像的信息化破案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办案人员的重视,现勘图像所携带的二维的犯罪现场信息提供了丰富、真实、完整的破案线索,它在信息化破案中具有潜在优势。如果能将这些信息智能串并在一起,有望可以实现以下数据分析任务:发掘人眼未能识别的线索,自动检测异常事件的发生,以及在大数据库中关联相关信息,这些不仅是对破案非常的有用,而且是基层办案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人工完成的。
现实案件侦破过程中,案件的串并主要依靠物证检验技术人员对痕迹物证进行甄别和挖掘串并条件,依据串并条件认定为同一犯罪主体就可以进行串并案。在模式识别研究领域中,系列案件的智能串并分析其实是信息的分类和检索问题,串并条件的确定对应特征提取问题,这两个都是的模式识别里的经典问题。传统的方法分成两个步骤来实现:(a)特征提取;(b)分类器的构造。但是,实际的案件侦破工作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模式识别研究的问题,线索是破案的根本,找到串并条件是实现串并破案的核心。由于线索的未知性、稀缺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串并条件又不同于特征提取。可见,智能串并案分析问题可以借鉴经典的模式识别的方法,但是又具有新的挑战。智能串并案分析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列举如下:
目前的智能串并案分析研究基本上是利用现有的案件关键词。韩等人利用FCM的聚类算法可以实现自动串并案分析模型,从而实现系列案件的自动聚类,参见参考文献“韩宁,陈巍.基于聚类分析的串并案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53-58”。采用聚类操作以后,将数据库中的案件按照一定的判断标准分成若干类。因为韩等人采用的是本文特征词的文本分析方法,而特征词来自办案人员的主观录入的简要案情。类似的方法还有郑等人2017年提出的发明专利“一种串并识别方法”,张等人2016年提出的发明专利“一种案件关键字符串串并的检测方法”。这些关键词本身就是人对当前案件在短时间内的理解,而且这些关键词通常是一些格式化的语义描述,即便是办案人员对犯罪现场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而在办案人员的对案情进行录入的时候,又会对一些信息进行过滤,格式化的特征词还不能完全反映人对场景、细节等信息的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0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后悬架总成装配工装
- 下一篇:一种防障碍式背光组装机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