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施工人员非接触式考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0839.9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7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罗欢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易联智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7C1/10;H04N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携众至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06 | 代理人: | 成义生,肖溶兰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施工人员 接触 考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非接触方式进行施工人员身份识别及考勤的建筑施工人员非接触式考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的建设施工已成常态。人们在关注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建筑物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正如人们所知,在某些建筑工程中,由于技术、管理等的不到位,导致建筑质量差,安全隐患多且事故频发。在建筑施工的管理上,由于许多建筑施工的地点分散和不固定,且工地数量多,增加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管理难度以及人员、设备的监管难度。另一方面,目前建筑施工中,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手段缺失,特别是在施工人员进场、考勤方面大多以人工验证、人工考勤等传统方式进行,不仅放行及考勤效率低,且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因而当出现劳务费用结算纠纷及人身安全纠纷时,缺乏科学和准确的依据,导致在解决此类纠纷时调查取证难,纠纷难以妥善解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通过非接触方式对进入施工场地的人员进行准确,快速的身份识别和快速放行,并且依据身份识别及图像和视频摄录进行人员的自动考勤,因而可极大提高考勤的真实性、快捷性和高效率的建筑施工人员非接触式考勤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人员非接触式考勤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进入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进行非接触式RFID身份识别,对经身份验证的人员自动打开通道闸放行,未通过验证人员则拒放;
b、在对施工人员进行非接触式RFID身份识别的同时,或当施工人员经通道闸离开建筑工地时,实时拍摄施工人员图像或视频;
c、监控平台根据施工人员的身份识别信息及图像或视频自动生成施工人员考勤记录数据,并通过存储、分析和处理生成考勤报表。
步骤a中,进入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各佩戴有一个安全帽,所述安全帽上设有RFID芯片,该RFID芯片具有唯一的身份标签ID号,在通道闸入口或工地大门外侧设有RFID读卡器,该RFID读卡器与所述监控平台无线连接并通信,监控平台通过RFID读卡器读取RFID芯片的入场人员身份标签ID号,对施工人员进行非接触式RFID身份识别。
步骤a中,所述通道闸与监控平台无线或有线连接,施工人员身份验证通过时,监控平台打开通道闸放行,未通过验证人员则拒绝放行。
步骤b中,在通道闸入口或工地大门处外侧装有摄像机,其与所述监控平台连接,用于自动拍摄进出建筑工地的人员的图像或视频。
步骤C中,所述考勤报表包括进入和离开施工工地的时间、每天工作时长、实际出勤天数及工作总时长。
所述考勤报表可通过网络连接到公司内部管理及财务系统。
所述监控平台包括PC终端和管理人员移动客户端,所述考勤报表可在所述PC终端和管理人员移动客户端实时显示。
本发明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现有建筑施工中因缺乏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而导致的诸多问题。本发明通过对进入施工场地的人员进行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身份识别以及基于非接触式身份识别信息的非接触式考勤,因而可实现人员的快速入场及考勤,使得施工人员不必在携带工具情况下还须经人工验证、手持刷卡、人工考勤等传统方式缓慢进入施工场地,而只需1至2秒即可即可完成身份识别、考勤、图像记录和放行,因而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管理及通行效率,也有效提升了建筑施工工地的安保层次,并实现了考勤的真实性、快捷性和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实现本发明方法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建筑施工人员非接触式考勤方法涉及建筑施工人员的非接触身份识别及基于非接触身份识别信息的非接触考勤,通过该方法可实现施工人员在非接触状态下的快速入场及考勤。
本发明的建筑施工人员非接触式考勤方法方法包括:
S10:对进入建筑工地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非接触式RFID身份识别,对经身份验证的人员自动打开通道闸放行,未通过验证人员则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易联智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易联智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08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主送货车辆系统
- 下一篇:无人值守公寓系统、实现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