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手性3,5-二芳基环己烯酮吡啶氮-氧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9447.0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2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汪志勇;许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3/89 | 分类号: | C07D213/8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手性 二芳基环 己烯 吡啶 氧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手性3,5‑二芳基环己烯酮吡啶氮‑氧化合物的方法,通过将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丙酮、L‑苯丙氨酸盐与溶剂混合反应,得到含有溶剂的式(II‑a/b)结构的化合物;然后将含有溶剂的式(II‑a/b)结构的化合物与硅胶反应,得到式(III‑a/b)结构的化合物,其中,本发明中通过采用L/D‑苯丙氨酸盐作为手性催化剂,发展了2‑烯酰基吡啶氮‑氧类化合物与丙酮的不对称的形式上[3+3]环化反应,构建了一系列R/S构型的3,5‑二芳基环己烯酮吡啶氮‑氧化合物,且该方法得到的产物的立体选择性好,收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方法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合成手性3,5-二芳基环己烯酮吡啶氮-氧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不对称催化与合成研究是创造手性物质的关键手段和方法,是化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它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手性医药、香料、香精、农药、食品添加剂以及多种功能材料等相关领域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Michael加成和aldol缩合串联反应是在有机合成中作为一种构建环状化合物的有效方法。2-烯酰基吡啶氮-氧化合物,由于其氮-氧和羰基氧上孤对电子存在,可以作为一种二齿配位的底物与手性金属催化剂配位合成对映选择性的产物,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Chem.Rev.2014,114,6081.)。2-烯酰基吡啶氮-氧化合物作为底物用于不对称合成已有一些报道。例如,小组和Pedro小组将其用于不对称的Diels-Alder反应(J.Org.Chem.2007,72,240;Org.Lett.2007,9,1983.);Singh小组将其用于不对称Friedel-Crafts反应(Org.Lett.2008,10,4121;Org.Lett.2010,12,80.);Pedro小组将其用于1,3-偶极环加成;Singh和Faita等小组将其用于不对称的Michael加成(Org.Lett.2011,13,5812;Chem.Eur.J.2012,18,11662;J.Org.Chem.2012,77,8802;Adv.Synth.Catal.2013,355,383;Org.Biomol.Chem.2013,11,2412;Chem.Rev.2014,114,6081);Wang小组在新合成的手性钪催化剂下将其用于与硝基甲烷或其类似物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Chem.Eur.J.2015,21,12885)。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关于2-烯酰基吡啶氮-氧化合物发生的不对称反应几乎都在手性过渡金属催化剂下发生的反应,而在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下反应则很少受到大家的关注。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只有Singh小组和Yuan和Xu小组将2-烯酰基吡啶氮-氧化合物的不对称反应推进到有机小分子催化(Org.Lett.2014,16,5568;Chem.Commun.2015,51,15835),然而在天然氨基酸盐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将2-烯酰基吡啶氮-氧化合物与丙酮发生的不对称的形式上[3+3]环化反应(Michael加成和aldol缩合串联反应)迄今还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合成手性3,5-二芳基环己烯酮吡啶氮-氧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得到的方法立体选择性高,产率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手性3,5-二芳基环己烯酮吡啶氮-氧化合物的方法。包括:
1)将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丙酮、L-苯丙氨酸盐和溶剂混合反应,得到含有溶剂的式(II-a)结构的化合物;
或者将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丙酮、D-苯丙氨酸盐和溶剂混合反应,得到含有溶剂的式(II-b)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所述R为不含取代基的C6~C20的芳基、不含取代基的C4~C20的杂芳基、含取代基的C6~C20的芳基或含取代基的C4~C20的杂芳基;
2)将含有溶剂的式(II-a)结构的化合物与硅胶反应,得到式(III-a)结构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9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