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腐面漆、防腐复合结构及其制备和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8347.6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2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罗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12 | 分类号: | C09D175/12;C09D5/08;C09D7/63;C08G18/65;C08G18/66;C08G18/32;C08G18/64;C08G18/42;E04B1/64;E04B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辛姗姗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腐 复合 结构 及其 制备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腐面漆、防腐复合结构及其制备和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混合20‑60重量份数的脂肪族异氰酸酯、4‑10重量份数的多元醇和40‑60重量份数的有机溶剂,在70‑90℃下搅拌3‑4h,反应结束后得到A组分,混合20‑80重量份数的聚天门冬氨酸树脂、0‑8重量份数的胺基扩链剂、20‑30重量份数的填料、0.5‑1重量份数的分散剂和0.5‑5重量份数的消泡剂,在5‑35℃下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B组分,施工时,按照A组分与B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3:1‑5:1的比例,混合A组分和B组分,在5‑35℃下搅拌反应,得到防腐面漆,将防腐面漆涂覆在施工基面上,该防腐面漆的合成速度适中,生成的防腐面漆具有粘结力强、耐盐雾时间长等优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腐面漆、防腐复合结构及其制备和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防水工程中,聚氨酯和聚脲是常用的防水涂料。聚氨酯是由含端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含多羟基化合物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具有氨酯键的高分子材料;聚脲是由含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与端多元胺化合物反应,形成的具有脲键的高分子材料。
虽然现有的聚氨酯和聚脲两种材料都具有防水性能,常用于防水涂料使用,但是聚氨酯和聚脲两种防水材料仍存在不足:聚氨酯防水材料的合成速度较慢、成膜强度较低、抗压能力较弱以及附着力较差,形成的防水层不能牢固地形成在施工基面表面,导致防水层结构不稳定,防水效果较差;聚脲防水材料的合成速度过快、反应过程不易控制并且附着力较差,通常需要与底涂材料如环氧树脂配合使用,由于底涂材料的粘性较大,因此在涂覆底涂材料之前需要对底涂材料进行预热处理以增强底涂材料的流动性,然而底涂材料的预热操作增加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成本,而且施工聚脲防水材料和底涂材料时,需要严格控制两种材料的施工速度,如果两种材料的施工速度控制不严格,则会严重影响所得混合物的防水等性能,因此聚脲防水材料对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操作的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和施工防腐面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混合20-60重量份数的脂肪族异氰酸酯、4-10重量份数的多元醇和40-60重量份数的有机溶剂,在70-90℃下搅拌3-4h,反应结束后得到A组分;
混合20-80重量份数的聚天门冬氨酸树脂、0-8重量份数的胺基扩链剂、20-30重量份数的填料、0.5-1重量份数的分散剂和0.5-5重量份数的消泡剂,在5-35℃下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B组分;
施工时,按照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3:1-5:1的比例,混合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在5-35℃下搅拌反应,得到所述防腐面漆,将所述防腐面漆涂覆在施工基面上。
优选地,所述防腐面漆在5-35℃下的固化时间为35-45min;
所述防腐面漆的粘结力达到1.2MPa以上;
所述防腐面漆的耐盐雾时间达到2000h以上;
所述防腐面漆的耐老化时间达到1000h以上。
优选地,所述填料包括磷酸锌和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制备所述B组分的原料还包括8-15重量份数的分子筛粉末和10-15重量份数的钛白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多元醇包括聚醚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聚醚多元醇包括三聚丙三醇;
所述聚醚多元醇包括己二酸聚酯二醇。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乙酸乙酯、环己酮、乙酸丁酯、丙酮、四氢呋喃和无水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胺基扩链剂包括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和1,6-己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83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