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气体燃料真空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57958.9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6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强;沈柄元;黄观炼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聚热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F24H9/18;F23D14/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燃料 真空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双气体燃料真空锅炉,属于真空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真空锅炉通常采用的是一锅一炉的设计理念,主要由锅壳、燃烧器、设置有烟气排放口的炉膛以及换热器组成;这种真空锅炉的热效率低,燃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较差,一个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低,一旦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整个锅炉的停用;另外由于真空锅炉的设计结构不合理,炉膛内的火焰燃烧发热经过换热器的传热将热量传给锅壳内置的水进行加热,中间会损失大量的热量,导致传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组成合理,使用方便可靠,能有效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传热效率,节能效果明显的双气体燃料真空锅炉。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双气体燃料真空锅炉,它主要由燃烧器、设置有烟气排放口的炉膛以及对流换热器组成,所述的燃烧器包括气体A全预混燃烧器和气体B全预混燃烧器,且所述气体A全预混燃烧器和气体B全预混燃烧器相邻布置并各自对着连体的A炉膛和B炉膛;在所述A炉膛和B炉膛内分别设置有真空对流换热器,在所述A炉膛和B炉膛上面安装有一带有循环水进口和出口的内置管壳式换热器并构成锅体;所述的两个真空对流换热器分别通过各自充填有传热介质水的真空换热管连通于内置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体A全预混燃烧器和气体B全预混燃烧器各自拥有独立的风机、燃气阀组、点火装置、喷嘴以及包括火焰检测装置的燃烧控制系统;所述的A炉膛和B炉膛并排卧式布置,外面有整体包裹的保温壳体;A炉膛和B炉膛的炉口分别安装有气体A全预混燃烧器的喷嘴和气体B全预混燃烧器的喷嘴,所述的A炉膛和B炉膛下面设置有一炉架平台。
本发明属于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它具有结构组成合理,使用方便可靠,能有效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传热效率,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气体燃料真空锅炉,它主要由燃烧器、设置有烟气排放口6的炉膛3以及对流换热器组成,所述的燃烧器包括气体A全预混燃烧器1和气体B全预混燃烧器2,且所述气体A全预混燃烧器1和气体B全预混燃烧器2相邻布置并各自对着连体的A炉膛3和B炉膛4;在所述A炉膛3和B炉膛7内分别设置有真空对流换热器4,在所述A炉膛3和B炉膛7上面安装有一带有循环水进口和出口的内置管壳式换热器5并构成锅体;所述的两个真空对流换热器4分别通过各自充填有传热介质水的真空换热管连通于内置管壳式换热器5的换热管。
图中所示,所述的气体A全预混燃烧器1和气体B全预混燃烧器2各自拥有独立的风机、燃气阀组、点火装置、喷嘴以及包括火焰检测装置的燃烧控制系统;所述的A炉膛3和B炉膛4并排卧式布置,外面有整体包裹的保温壳体;A炉膛3和B炉膛4的炉口分别安装有气体A全预混燃烧器1的喷嘴和气体B全预混燃烧器2的喷嘴,所述的A炉膛3和B炉膛7下面设置有一炉架平台。
本发明采用一个锅、两个炉的设计理念,两个炉产生的能量换热给同一个锅炉的水,水在真空密闭环境下蒸发、同内置式管壳换热器热交换,换热器管程内的循环水将能量送出,管外的水蒸气再冷凝回到锅内;本发明实现了两个气体燃料燃烧机、两个炉、一个锅以及一个内置式管壳换热器的高度耦合。
本发明采用两个完全独立的燃烧器,在实际使用情况下,无需通过更换喷嘴、阀组等燃烧器元器件,只需要通过控制程序就可以实现任意切换或者任意控制两个燃烧器的燃烧比例;它具有完全独立的燃烧控制系统,实现了两个燃烧器在燃烧以及烟气流动情况下完全不干扰,提高了燃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确保了每种气体的燃烧排放;另外本发明可根据不同热值的气体燃料配备合适的燃气阀组及合理的燃烧混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聚热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力聚热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79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