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氧气影响下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57940.9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9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郭紫伊;李贶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33/18;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宋洁瑾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氧气 影响 沉积物 水界 营养盐 通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测定氧气充足及缺乏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湖泊面临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湖泊富营养化及其随之出现的水华,严重影响了江河湖泊的生态功能与水环境质量。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除受外源因素影响外,沉积物内源氮磷或有机质负荷也是水体生源要素的重要来源。因此,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研究对更好地理解和治理湖泊富营养化至关重要。
对于界面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动力等物理扰动会使水体中的氧气进入沉积物;而当弱风、小风或蓝藻暴发并在局部水域堆积时,易形成缺氧或厌氧现象,在不同的氧气条件影响下界面生源要素的交换也存在差异。目前,采用沉积物样品直接对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界面生源要素交换进行比较的专利技术尚不常见。
间隙水的获取是生源要素界面行为研究中理解界面物质迁移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间隙水采集方式如压榨法、厌氧离心法、平衡式间隙水采样法等,存在无法连续采集样品的局限性。因此,急需一种在实验室内,厌氧及好氧条件下,实时且连续进行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样品采集,以利于后续研究沉积物间隙水生源要素含量变化的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究氧气影响下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不能实时且连续地采集沉积物间隙水及上覆水样品,并且适用于好氧及厌氧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变化研究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研究氧气影响下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装置,包括柱状透明实验容器,所述实验容器由可分离的上下两部分组成,实验容器口部设有好氧/厌氧控制装置及上覆水采集器,靠近实验容器下部开口位置设有一个间隙水采集孔,间隙水采集器穿过所述对应与之相配的间隙水采集孔。
所述实验容器的上下两部分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在容器上下两部分连接处加设密封垫圈,并在所述密封垫圈外侧用螺丝固定。
所述好氧/厌氧控制装置包括在实验容器口部套设的密封用橡皮塞以及穿过所述橡皮塞的可连接氧气瓶或用塞子塞住的玻璃管。
所述上覆水采集器穿过所述实验容器口部套设的橡皮塞,由取水头低至上覆水液面下的延长管和与所述延长管后端相连的收集单元组成。
所述间隙水采集器包括通过实验容器上的间隙水采集孔植入容器内沉积物的取样头和连接在取样头后端的延长管,所述取样头和延长管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延长管后端设有与之相连的收集单元。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套设在取样头与延长管连接处外周的弹性胶套,所述取样头插入间隙水采集孔后,弹性胶套与间隙水采集孔内壁紧密贴合。
所述收集单元包括真空采血管和连接在延长管末端的阳性鲁尔接头,所述鲁尔接头的针尖部分从真空采血管的口部插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的柱状实验容器分为可分离的上下两部分,可直接将沉积物柱样装入容器下部,上部则盛装上覆水,二者以用于防水的密封结构相连,有助于减少样品装填过程中对沉积物产生的扰动且操作更加方便。本发明通过室内模拟容器容置沉积物和上覆水,利用实验容器口部套设的橡皮塞及可连接氧气瓶或被塞住的玻璃管模拟出好氧及厌氧环境;而间隙水采集器可直接从沉积物中实时连续地获取间隙水样品,基于该实验装置进行多个处理组的对比实验,从而在氧气充足及缺乏的条件下实现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比较研究,探讨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行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验容器的立体结构图;
其中:1实验容器上部、2实验容器下部、3密封垫圈、4间隙水采集孔、5橡皮塞、6玻璃管、7上覆水采集器、8取样头、9弹性胶套、10延长管、11鲁尔接头、12真空采血管、13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79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