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755101.3 | 申请日: | 2017-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9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玉清 |
| 主分类号: | C09D7/61 | 分类号: | C09D7/61;C09D7/63;C09D7/65;C09D5/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涂料 丁酯 制备 机械性能 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玻璃体 二氧化硅材料 涂料技术领域 保温隔热 成膜物质 防护涂料 附着力强 隔热效果 季戊四醇 聚磷酸胺 陶瓷材料 涂料固化 纤维材料 重量份数 磷酸锌 防潮 耐热 钠盐 乙酯 绝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涂料,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丁酯10~40份、乙酯25~48份、聚磷酸胺10~20份、季戊四醇2~3份和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钠盐1~3份。本发明的一种柔性涂料,以丁酯作为成膜物质,并以玻璃体二氧化硅材料、特殊陶瓷材料、磷酸锌、纤维材料为填料,制成保温隔热防护涂料。该涂料固化后具有耐热、耐油、防潮、绝缘、附着力强、机械性能较好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柔性涂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涂料分内墙和外墙两大系列,常规基料(乳液)主要有丁酯共聚物和均聚物、乙烯—丁酯共聚物(eva)、醋丙乳液、苯丙乳液、纯丙乳液、环氧乳液、聚氨酯乳液,硅丙乳液以及氟碳乳液等。
内墙涂料的成膜物以丁酯、苯丙乳液为主,柔性涂料的成膜物主要以苯丙乳液、纯丙乳液和硅丙乳液为主。在选择最低成膜温度(mit)时,柔性涂料的mft应高一些,内墙涂料的mft应相对低一些。除了考虑涂料的耐老化性、耐沾污性、防水性以外,对乳液的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冻融稳定性等也要进行检测,它们对涂料储存和运输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为提高乳液对基材的附着力,往往在乳液聚合过程中加入少量含羧基、羟基或乙烯基的功能性单体,以增强对金属、水泥砂浆、木材等底材的附着力。
防水材料分为刚性和柔性两种:
柔性防水材料,多为沥青,油毡等有机材料亦称油毡卷材防水层,它是由油毡、玻璃布等纤维织物做胎层的卷材,用各类胶结材料期沥青等,将卷材粘结在屋顶结构板上的找平层上而形成的防水层。柔性防水材料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大质量轻、施工方便,但操作技术要求较严,耐穿刺性和耐老化性能不如刚性材料,易老化,寿命短。
刚性防水材料是指以水泥、砂石为原材料,或其内掺人少量外加剂、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通过阔整配合比,抑制或减少孔隙率,改变孔隙特征,增加各原材料界面间的密实性等方法,配制成具有一定抗渗透能力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类防水材料。刚性防水由于温差应变,易开裂渗水。
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有不同的特性。刚性防水材料使用后其强度较大,柔性防水材料使用后其强度较软。前者不随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而后者可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有所变动。对于厨房使用而言两者都行。另外,前者使用年限长,但是自重大,在屋面部分结构形式受限;后者使用年限较短,但是韧性,适应一定的变形与胀缩,不易开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涂料,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柔性涂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丁酯10~40份、乙酯25~48份、聚磷酸胺10~20份、季戊四醇2~3份和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钠盐1~3份。
所述的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10份的过硫酸钾。
所述的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2~3份的氯磺化聚乙烯。
所述的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10份的氧化硅。
一种柔性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比例将丁酯、乙酯、聚磷酸胺、季戊四醇和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钠盐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
2)取混合物,向其中依次添加其他配料得到柔性涂料。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柔性涂料,以丁酯作为成膜物质,并以玻璃体二氧化硅材料、特殊陶瓷材料、磷酸锌、纤维材料为填料,制成保温隔热防护涂料。该涂料固化后具有耐热、耐油、防潮、绝缘、附着力强、机械性能较好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柔性涂料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玉清,未经陈玉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5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