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54840.0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8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宇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袁周珠 |
地址: | 5161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茶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
背景技术
青竹药用成分(竹沥)丰富,含有丰富的黄酮物质、氨基酸和微量矿物元素。用青 竹提取液开发成饮料产品对预防因感冒等引起的肺部感染和清降胃火、调节血糖有重要意义。竹沥作为中草药的一个品种已有千余年历史,具有清热化痰、镇惊开窍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该茶饮料的主要基料为碧螺春茶纳米粉末和竹沥浓缩液,所述的竹沥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50~70%。
作为优选地,该茶饮料按重量比包含如下成分:竹沥浓缩液0.5~2%;红糖5~10%;纯净水80~90%;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1.5%。
作为优选地,该茶饮料按重量比包含如下成分:竹沥浓缩液0.5~2%;西梅提取液3~5%;白砂糖5~10%;纯净水80~90%;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1.5%。
作为优选地,该茶饮料按重量比包含如下成分:竹沥浓缩液0.5~2%;生姜提取液2~4%;冰糖5~10%;纯净水80~90%;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1.5%。
作为优选地,该茶饮料按重量比包含如下成分:竹沥浓缩液0.5~2%;木糖醇5~10%;纯净水80~90%;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1.5%。
作为优选地,竹沥浓缩液的制备方法为:以鲜竹为原料,经清洗、切段、粗破碎、在线称量、料水混合后,采用连续细胞破壁法提取,再进行固液分离操作,最后经精滤、脱气、三效浓缩、瞬时杀菌后,即得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0~70%的竹沥浓缩液。
本发明的竹香茶饮料由于取材方便,制备精致,保质期长,产品所含有益于人身体健康的元素多,故适应大众饮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由如下重量比的组分制备: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60%的竹沥浓缩液2%、红糖10%、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纯净水余量;其中,竹沥浓缩液的制备方法为:以新鲜毛竹为原料,经清洗、切段、粗破碎、在线称量、料水混合后,采用连续细胞破壁法提取,再进行固液分离操作,最后经精滤、脱气、三效浓缩、瞬时杀菌制得。
实施例2 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由如下重量比的组分制备: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62%的竹沥浓缩液1%、红糖8%、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5%、纯净水余量。
实施例3 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由如下重量比的组分制备: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50%的竹沥浓缩液0.5%、西梅提取液5%、白砂糖5~10%、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5%、纯净水余量。
实施例4 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由如下重量比的组分制备: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70%的竹沥浓缩液1.5%、西梅提取液3%、白砂糖5~10%、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纯净水余量。
实施例5 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由如下重量比的组分制备: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58%的竹沥浓缩液2%、生姜提取液2%、冰糖5~10%、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25%、纯净水余量。
实施例6 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由如下重量比的组分制备: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65%竹沥浓缩液0.5%、生姜提取液4%、冰糖5~10%、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5%、纯净水余量。
实施例7 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由如下重量比的组分制备: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55%的竹沥浓缩液1%、木糖醇5%、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5%、纯净水余量。
实施例8 一种具有竹香的茶饮料,由如下重量比的组分制备: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55%的竹沥浓缩液2%、木糖醇10%、碧螺春茶纳米粉末1%、纯净水余量。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宇,未经杨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48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蒲公英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绿茶益生菌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