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建工程自动给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52696.7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6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红;周莹莹;张淼;李晶晶;段芳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秋红 |
主分类号: | H04W40/10 | 分类号: | H04W40/10;H04W40/02;H04L29/08;H04L12/721;H04L12/715;H04L12/707;H04L12/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建 工程 自动 给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建工程自动给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土建工程为人类生活、生产、防护等活动建造各类设施与场所的工程学科,涵盖了地上、地下、陆地、水上、水下等各范畴内的房屋、道路、铁路、机场、桥梁、水利、港口、隧道、给排水、防护等诸工程范围内的设施与场所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工程物的建设;在进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建筑工地长期分散用水;然而,现有建筑现场供水系统构建复杂,工程量大,耗费能源,同时不能及时发出储水欠缺的预警信息。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建筑现场供水系统构建复杂,工程量大,耗费能源,同时不能及时发出储水欠缺的预警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建工程自动给水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土建工程自动给水装置,所述土建工程自动给水装置设置有:水仓,机箱,硅电池板,供水管,水位报警器和地下管;
所述水仓顶部铺设有硅电池板;所述水仓右端设置有供水管;所述水仓右端底部嵌装有水位报警器;所述水仓底部设置有地下管;所述水仓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机箱;
所述机箱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蓄能器;所述机箱顶部嵌装有水位监测器;所述机箱右方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机箱下方通过螺栓固定水泵;
所述控制器定时同步的实现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公式将训练序列与自身的循环移位结果按符号位进行共轭相关运算,得到相关函数M(m),其中c(k)是对本地序列按符号位映射出的复数结果,c((k+m))N在k=1,2,...N时表示对c(k)进行循环移位的结果;搜索出相关函数主峰值与副峰值比值最大情况下对应的频域序列,然后确定该频域序列对应的训练序列;公式表示训练序列与自身的循环移位结果按符号位进行共轭相关运算,其中c(k)是对本地序列C(k)按符号位映射出的复数结果,映射公式为c(k)=sign(Re(C(k)))+j*sign(Im(C(k)));c((k))N表示对c(k)以N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的结果,由此c((k+m))N在k=1,2,...N时表示对c(k)进行循环移位的结果,m>0表示循环左移m位,m<0表示循环右移|m|位,根据序列的结构可知当循环序列循环移0位时,相关函数值会出现一个比较大主峰,峰值为M(0),而如果对训练序列左右循环移位NFFT时,相关函数值都会出现较小的副峰,两峰值分别为M(NFFT)、M(-NFFT);搜索频域数据序列的目的是使训练序列移0位时出现的主峰值与循环左右移NFFT位出现的副峰值差距最大,以此来保证接收数据与训练序列按符号位相关运算获取的定时偏移估计函数主峰值与副峰值的差距尽可能大,增大动态门限的取值范围,由于相关函数两个副峰值大小基本相同,取其主峰值M(0)和其中一个副峰值M(NFFT)的比值作为衡量标准;
步骤二,由接收信号数据R(x),根据公式r(x)=sign(Re(R(x)))+j*sign(Im(R(x)))得到对接收信号实虚部按符号位映射出的结果r(x),再由本地训练序列数据C(k),利用公式c(k)=sign(Re(C(k)))+j*sign(Im(C(k)))得到对训练序列数据实虚部按符号位映射出的结果c(k),根据得到的r(x)和c(k)利用公式生成定时偏移估计函数,式中N=2*(NFFT+CP)代表相关窗和本地序列的长度,x代表滑动相关窗的起始位置;
步骤三,由步骤二得到的定时偏移估计函数F(x),根据公式得到动态门限,其中G(m)表示m时刻动态门限的值,表示从m时刻开始计数的M个定时偏移估计函数值的平均值,mul表示一个常数;
所述水泵右端衔接出水管;所述水泵底部衔接地下管;
所述控制器与水位监测器、水位报警器通过物联网连接;
所述物联网路由修复方法的链路稳定性和能量混合模型:
物联网拓扑结构看做一个无向图的网络模型G=(V,E),其中V表示一组节点,E表示一组连接节点的边集,P(u,v)={P0,P1,P2,L,Pn}是节点u和节点v之间所有可能路径的集合,Pi是节点u和v的可能路径,选择出节点u到节点v的最优路径,
链路稳定性和节点剩余能量的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秋红,未经李秋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26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