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用户接口合作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1119.6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2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R.A.博科夫;A.梅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9/451 | 分类号: | G06F9/451;H04N21/436;H04N21/4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邵亚丽;曹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用户 接口 合作 应用 | ||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远程用户接口(UI)客户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与UI服务器的第一连接;在第一连接上接收文件;关断第一连接;运行文件,其中,所述文件包含关于如何操作用户接口的第一指令和关于建立与UI服务器的持久连接的第二指令;以及基于第二指令,建立与UI服务器的第二连接。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6月3日、申请号为201180027320.0、发明名称为“远程用户接口合作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远程用户接口。更具体地,描述了用于远程用户接口的合作应用。
背景技术
在各种的消费电子(CE)装置中,远程用户接口(UI)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其允许远程装置可以针对不作为主机提供的应用显示用户接口。例如,在家庭设置中,位于一个房间内的主机(例如,机顶盒)可以被安排用来将内容在家庭网络上递送到多个装置处,包括位于住宅内的其他房间内的装置。在该种设置中,需要用户能够通过在远程装置上显示的用户接口来与主机装置进行交互。
迄今为止,存在许多对于开发远程用户接口的标准进行定义的各种努力。目前,还没有用于所有情形的一个远程UI标准存在。所有的流位图远程UI(英特尔的XRT、VNC、JPEG2000等)都要求特定的客户端以对流进行解码。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UI用于能够用HTML来描述的UI,但是其难于处理不容易使用HTML来描述的UI。基于视频的UI需要服务器侧的昂贵的视频编码器,以便从一开始就生成UI。
消费电子协会(CEA)具有旨在用于限定基于网络的协议和便于远程用户接口的框架的初步标准CEA2014-A。CEA2014-A标准限定所需的机制,以允许用户接口被远程地显示在除了作为基础逻辑的主机之外的装置或控制点上,以及被所述装置或控制点控制。基本装置发现(basic device discovery)基于用于在家庭中的通用即插即用(UPnP)网络和UPnP装置的UPnP装置构架。该标准还允许在家庭中的UPnP上的、通过第三方互联网服务所提供的用户接口的远程显示,并且其还覆盖用于TV、移动电话、和便携式装置的大范围的UI能力。
典型地,基于浏览器的远程用户接口系统(诸如CEA 2014)以与在PC屏幕上生成网页的相同方式,使用HTML来在远程装置上创建用户接口。在该模型中,UI服务器(例如,机顶盒)和UI客户端(例如,电视机)都是在网络上的客户端(其通过有线/无线以太网、家庭电线网(home-plug)、或者其他相似的网络技术来连接)。然而,网络技术典型地不会在装置之间保持连续的连接,使得基于网络的技术通常向UI客户端发送指令包,并且然后UI客户端很大程度地自主操作。
然而,在引入远程用户接口之前的用户机顶盒模型是用于维持显示装置的连续控制的机顶盒的。这种连续控制在现有的远程用户接口系统中是不可能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远程UI系统中的远程UI客户端和UI服务器中间的远程UI合作的方法和装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远程用户接口(UI)客户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与UI服务器的第一连接;在第一连接上接收文件;关断第一连接;运行文件,其中,所述文件包含关于如何操作用户接口的第一指令和关于建立与UI服务器的持久连接的第二指令;以及基于第二指令,建立与UI服务器的第二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远程用户接口(UI)服务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与UI客户端的第一连接;在第一连接上发送文件给UI客户端,其中,所述文件包含关于如何操作用户接口的第一指令和关于建立与UI服务器的持久连接的第二指令;关断第一连接;从UI客户端接收用于持久连接的请求;以及与UI客户端建立第二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是持久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1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