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对多的近距离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50800.9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6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任恒久;李海荣;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保丽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0 | 分类号: | H04W4/00;H04L9/32;H04B1/4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田甜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距离 身份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对多的近距离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应用的普及,除了通过其实现电话呼叫以外,移动终端的其他应用功能也越来越多。其中的一种应用是在近距离无线通信中进行身份识别,如以移动终端代替家庭或公司的门禁卡,以移动终端代替汽车电子钥匙等。
现有技术的近距离身份识别系统,一般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身份识别,即一个源端对多个移动端,源端发送信号覆盖范围小,移动端发送信号覆盖范围大,比如:PKE即免持式被动无钥门禁Passive Keyless Entry,PKE。通俗的讲,一个锁芯对应多把钥匙。其实现身份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移动终端接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目的端;
移动终端中的身份识别源端被上述目的端激活。
这里的移动终端中的身份识别源端可以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模块或近距离通信NFC模块等,作为上述门禁卡或汽车电子钥匙等,对应移动端;目的端对应为作为门禁系统或汽车电子锁的RFID接收器或NFC接收器等,为源端。
上述装置和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仅能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身份识别,即源端仅有一个,不能实现多对多的身份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对多的近距离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对多的近距离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源端发送带报文的信息;
移动端接收到报文信息后发送身份信息和收到的报文给源端;
报文所属的源端对移动端进行身份识别。
一种多对多的近距离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源端发送查询信号;
移动端进入该查询信号的范围时被激活,移动端发送身份信息给源端;
源端收到身份信息后,所有源端在不同时间段再次发送查询信号给移动端并记下自身的再次发送时间;
移动端收到该信息后,再次发送身份信息给源端;
源端收到该身份信息后,记下此时自身的接收时间;
源端根据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的时间差对移动端的身份进行识别。
一种多对多的近距离身份识别系统,包括源端、移动端,
所述源端包括第一控制器、均连接在第一控制器上的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和第一信号发送单元;
所述移动端包括第二控制器、连接在第二控制器上用于与第一信号发送单元实现信息交互的第二信号接收单元、连接在第二控制器上用于与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实现信息交互的第二信号发送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单元上连接有发射距离调节电路。现有的源端无法实现识别距离的调整,本方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利用发射距离调节电路对源端的识别距离进行调节,实现识别精度的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为高频接收单元,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单元为高频发送单元;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单元为低频发送单元,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单元为低频接收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低频发送单元包括低频发送模块和连接在低频发射模块上的低频天线,所述低频发送单元有三个且三个的低频天线两两垂直。无线信号发送具有方向性,采用单个天线其方向单一。本方案采用三个天线,且三个天线之间两两垂直,即构成X轴、Y轴、Z轴,达到信号360度任意方向信号的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低频发送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运算放大器、滤波电路和低频天线。
进一步的,所述低频发送单元包括芯片UCC27425,所述芯片UCC27425的INB端、INA端均通过识别调节电阻与第一控制器相连,所述芯片UCC27425的OUTA端通过第一耦合电容与低频天线相连且OUTB端通过第二耦合电容与低频天线相连,所述第一耦合电容与低频天线的连接端连接有第一滤波电容,所述芯片UCC27425的VDD端连接有第二滤波电容和/或第三去耦电容。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装置和上位机,所述控制装置对源端和移动端的身份信息进行汇总后发送给上位机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多对多的身份识别;
2、本发明的源端上连接有发射距离调节电路,实现了身份识别范围可调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保丽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保丽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08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