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颤振风洞模型的全动翼面两铰点弹性支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48108.2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5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脱朝智;刘钟坤;胡家亮;张桂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G01M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洞 模型 全动翼面两铰点 弹性 支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结构动力学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颤振风洞模型的全动翼面两铰点弹性支持结构。
背景技术
全动翼面颤振是飞机在飞行中,由于翼面的固有振动模态与气动力耦合产生的一种气动弹性不稳定现象,需要通过仿真计算和风洞试验来确定颤振边界是否满足飞行包线的要求。
通常,现有的全动翼面颤振模型仅通过转轴模拟弯曲支持刚度,并将转轴直接安装在固定底座上,这种结构形式在低速颤振风洞时通常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但在跨音速、超音速等颤振风洞模型设计时,由于载荷较大,当模型需要弯曲支持刚度较低时,转轴直径则相对的设计较小,易出现支持强度不够等问题,造成在试验过程中的强度破坏而使试验模型损坏。同时,由于固定底座模拟的是机身对翼面的支持,而固定底座设计成刚性结构,其支持刚度较大,不能够模拟机身在真实环境下的弹性变形,使颤振模型的支持频率偏高,也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而将固定底座设计成弹性机身支持形式又存在着工作量大、费用高,频率误差不可调整等问题,因此全动翼面模型中支持刚度问题是颤振风洞模型支持结构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颤振风洞模型的全动翼面两铰点弹性支持结构,用于解决上述任一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颤振风洞模型的全动翼面两铰点弹性支持结构,其包括弯曲刚度支持机构和旋转刚度支持机构,
弯曲刚度支持机构包括支座、转轴、弹性支臂和弹性板,支座及弹性支臂具有用于放置转轴的通孔,转轴设置于通孔内与支座和弹性支臂配合,且转轴与全动翼面固连,支座和弹性支臂均安装于弹性版上;
旋转刚度支持机构包括摇臂、顶针及弹簧片,弹簧片固定于弹性版,摇臂一端连接于转轴,另一端通过顶针与弹簧片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销轴,所述定位销轴为两个且设置于支座与弹性支臂之间,用于使得支座与弹性支臂的通孔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轴对称设置于转轴的轴线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臂包括用于放置转轴的支撑部、用于与弹性版连接的固定部及连接于支撑部和固定部的连接部,支撑部、固定部和连接部成一体式。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截面成“工”字型。
进一步的,通过调整弹性支臂的尺寸、转轴直径来调节弯曲刚度支持机构的弯曲支持刚度。
进一步的,转轴上与摇臂连接的部位设有凸台,摇臂与转轴连接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凸台配合使用的配合部,转轴和摇臂通过连接件固定。
进一步的,通过调整摇臂的长度、弹簧片厚度来调节旋转刚度支持机构的旋转支持刚度的调整。
本发明颤振风洞模型的全动翼面两铰点弹性支持装置通过弯曲刚度支持结构和旋转刚度支持机构实现了对全动翼面模型的弯曲支持刚度和旋转支持刚度的调整,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全动翼面模型的支持频率,提高颤振风洞试验的精度,满足全动翼面颤振模型的弹性支持要求,而且其结构强度、刚度好,工作量小,大幅度降低模型了生产成本。本发明结构形式简单,占用空间小,能够满足风洞试验的阻塞度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的全动翼面颤振模型的两铰点弹性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弹性支臂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弯曲刚度支持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旋转刚度支持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弹簧片结构图。
附图标记:
1-支座,2-弹性支臂,3-定位销轴,4-转轴,5-弹性板,6-弹簧片,7-顶针,8-摇臂,10-全动翼面,21-支撑部,22-固定部,23-连接部,41-凸台,81-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全动翼面颤振模型的两铰点弹性连接结构示意图,用于在全动翼面颤振模型与支座等支持机构模型之间设计一个弹性连接结构,其主要分为弯曲刚度支持机构和旋转刚度支持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81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板料全自动吸取装置
- 下一篇:镜片检测和校准工装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