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序列模式识别的木马通信行为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7392.1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0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利;吴双;林伟;赵幸;陈石;肖达;丁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胜利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50002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序列 模式识别 木马 通信 行为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序列模式识别的木马通信行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木马产生的网络通信会话流按照时间进行对切片,通过时间聚合分离出应用程序的交互行为,将频繁序列挖掘算法应用于心跳检测,滤除心跳后,序列模式统计识别木马。本发明针对会话流序列性进行检测,分析窃密木马的网络行为,提出用模式序列挖掘过滤心跳,模式匹配检测外部控制,再利用统计方法判断会话流是否为木马。方法轻量、简洁、有效,检测结果的物理可解释性很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马通信行为的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序列模式识别的木马通信行为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APT攻击威胁着企业的数据安全。APT攻击过程可分为七个阶段:侦查、武器化、投放、利用、安装、命令控制、收割。窃密木马在APT攻击的命令控制阶段和收割阶段起着窃取核心资料的重要作用。由于其用途和经济价值,地下产业更是导致了技术垄断,木马曝光的时间较漫长,样本缺乏,研究水平滞后于开发水平。目前,在网络攻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远程控制木马,其样本发现的时间往往滞后于木马被投入使用的时间。无论木马在主机中如何隐蔽自己的行踪,最后都要用通过网络将自己所窃取的信息传送出来。基于网络的检测方法,一直是异常检测的研究热点。基于网络的检测建立在业务流量的基础上,包括端口识别、深度报文检测、行为特征分析等。由于网络地址端口转换技术的广泛采用,大量终端用户使用非默认端口,端口识别技术的鉴别能力逐渐下降。基于深度包的检测通过提取应用层负载的特征值实现对木马的检测,准确率较高,但是只能检测已知的木马实例,识别能力依赖于特征库的完备程度。基于网络行为分析的检测技术对木马网络行为进行识别,具有抗加密混淆,跨平台,可检测未知木马的优点,然而在准确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工业部署中,基于特征签名的检测方法仍是主流。相较于基于特征码匹配的检测技术,网络流量分析是检测新样本的重要手段,其中多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常见的机器学习方法,由于不考虑数据流时序序列,单纯使用集合属性的特征,对于木马的识别率还存在提高空间。
Sicong Li等对传输层连接进行了近似重组,从流量、访问、IP数统计、周期性四个方面对网络窃密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阈值法和朴素可信度模型的检测系统。首先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流进行分类,检测TCP连接的木马CC通信行为,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建立了一个通用的检测模型。这种检测方法实时性较差,只能对完整的流量会话进行分析,这也是很多基于网络流量的木马通信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Dan Jiang等分析了10款远控木马和10款正常应用产生的通信会话流,发现木马倾向于在会话建立的早期发送较少的数据包以隐藏自己,提出在会话开始的初期使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流的六种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可在会话早期发现木马。同一机构的Adachi等研究了24款木马,通过在主机上将网络会话与进程进行关联,应用6种机器学习算法,得到了更好的结果。在这篇研究中,作者同样提到了样本不足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模式匹配的木马通信检测方法,将木马程序一次完整的网络活动中产生的流按时间进行切片,通过模式匹配分析每个切片的特点,从而从根本上检测木马网络交互行为,其方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高准确性,符合普遍的木马通信规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设计一个检测木马通信的引擎。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时间聚合分离出应用程序的交互行为,将频繁模式挖掘算法应用于心跳检测,最后通过序列模式匹配识别木马。该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具有稳定性,可在交互行为的初期检测出木马。将该方法应用于现实网络数据集,可有效检测木马的外部控制行为,且具有较低的误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胜利,未经刘胜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73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