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非接触式连接与关节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4345.1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2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延河;别东洋;张宇;陈注详;赵传武;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7/02 | 分类号: | B25J17/02;B25J9/08 |
代理公司: | 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志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被动驱动 主动驱动 软体 电机驱动器 电机 控制模块 软体球 壳体 机器人 电源 啮合 非接触式连接 刚性连接机构 关节驱动机构 模块化机器人 模块化可重构 环境适应性 机器人模块 输出端连接 被动磁体 并排设置 主动磁体 主动轮轴 传统的 可靠度 连接件 模块化 通讯 驱动 制作 | ||
1.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非接触式关节连接与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动驱动模块(2)、被动驱动模块(3)和两个软体球壳(1);主动驱动模块(2)和被动驱动模块(3)分别布置在一个软体球壳(1)内;
所述主动驱动模块(2)包括通讯及控制模块(2-1)、电机驱动器(2-3)、主动轮轴(2-8)、壳体(2-9)、电源(2-11)、两个齿轮副(2-4)、两个主动磁体轮(2-5)和两个电机(2-10);被动驱动模块(3)包括连接件(3-2)和两个被动磁体轮(3-1);
壳体(2-9)上布置有通讯及控制模块(2-1)、电机驱动器(2-3)、电源(2-11)和并排设置的两个电机(2-10),每个电机(2-10)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齿轮副(2-4),每个齿轮副(2-4)的两个齿轮相啮合,主动轮轴(2-8)固装在壳体(2-9)上,每个齿轮副(2-4)的其中一个齿轮与一个主动磁体轮(2-5)连接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的齿轮及主动磁体轮(2-5)转动安装在主动轮轴(2-8)上;连接件(3-2)上布置有同轴设置的两个被动磁体轮(3-1),两个被动磁体轮(3-1)能绕连接件(3-2)转动,被动磁体轮(3-1)和主动磁体轮(2-5)磁极性相反并相互吸合在一起;电机驱动器(2-3)接收通讯及控制模块(2-1)的信号用于驱动电机(2-10)动作,电源(2-11)给通讯及控制模块(2-1)、电机驱动器(2-3)和电机(2-10)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非接触式关节连接与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软体球壳(1)为硅胶球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非接触式关节连接与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齿轮副的两个齿轮分别为小齿轮和大齿轮,电机(2-10)输出端连接小齿轮,主动磁体轮(2-5)连接大齿轮,小齿轮和大齿轮的传动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非接触式关节连接与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主动磁体轮(2-5)和被动磁体轮(3-1)均为磁铁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非接触式关节连接与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主动磁体轮(2-5)和被动磁体轮(3-1)均为电磁轮,电源(2-11)通过导线及滑环与该电磁轮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非接触式关节连接与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主动驱动模块(2)还包括两个主动轮套(2-6)和两个主动弹簧挡圈(2-7);连接在一起的齿轮及主动磁体轮(2-5)套装在转动安装于主动轮轴(2-8)上的主动轮套(2-6)上,主动轮套(2-6)通过安装在主动轮轴(2-8)端部的主动弹簧挡圈(2-7)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非接触式关节连接与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3-2)为杆状结构,被动驱动模块(3)还包括被动轮轴(3-5)、两个被动轮套(3-3)和被动弹簧挡圈(3-4);被动轮轴(3-5)固装在连接件(3-2)上,被动磁体轮(3-1)套装在转动安装于被动轮轴(3-5)上的被动轮套(3-3)上,被动轮套(3-3)通过安装在被动轮轴(3-5)上的被动弹簧挡圈(3-4)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43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