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发光效率的垂直结构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43693.7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7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张子辰;张云鹏;郭晓萍;曾禹;黄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06;H01L33/20;H01L33/32;H01L33/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陈智英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效率 垂直 结构 led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发光效率的垂直结构LED芯片及提高该垂直结构LED芯片发光效率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使用ZnO纳米柱提高垂直结构LED芯片发光效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GaN基LED以其更低能耗、更长寿命、更高发光效率逐步取代了传统照明器件。传统的LED是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的水平结构LED器件,其电流在电极间横向传输。由于蓝宝石衬底不导电,因此LED电极处在芯片的同侧,这样不仅需要刻蚀部分GaN薄膜制备p电极,而且金属电极沉积在芯片发光面上,会导致电极遮光现象。另外,蓝宝石衬底热导率较低,也限制了LED芯片在大功率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采用转移衬底技术,将原有LED外延片通过电镀、键合等方式转移至Si、金属等导电衬底上,使得电流在垂直方向上传输,即垂直结构LED芯片。这样不仅可以使芯片电极分布在上下两个表面,而且有效增加LED芯片的热导率,使之适应大功率领域的应用。
虽然垂直结构设计大幅提高了LED芯片的寿命和应用范围,但由于GaN与空气的折射率差较大,使得LED内部发出的光会在界面处发生严重的全反射效应,大部分的光最终会以热辐射的方式浪费掉,只有少数光可以射出芯片表面,从而导致LED芯片光提取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发光效率垂直结构LED芯片,该芯片的表面生长有ZnO纳米柱。ZnO纳米柱提高了垂直结构LED芯片的发光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高发光效率垂直结构LED芯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垂直结构LED芯片表面制备ZnO纳米柱,提高了垂直结构LED芯片的光提取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发光效率的垂直结构LED芯片,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导电衬底、金属键合层、金属反射层、p型GaN层、InGaN/GaN量子阱层和n型GaN层,所述n型GaN层上设有n电极,未被n电极覆盖的n型GaN层上设有ZnO纳米柱层。
所述导电衬底为Si(100)衬底层,所述金属键合层为Sn/Au键合层且Au层靠近导电衬底,所述金属反射层为Ni/Ag/Ni/Au反射层且Au层靠近金属键合层,所述n电极为Cr/Pt/Au电极层且Cr层靠近n型GaN层。
所述金属反射层为Ni/Ag/Ni/Au反射层,其中Ni层的厚度都为0.1~10nm,Ag层的厚度为10~200nm,Au层的厚度为10~200nm;
所述金属键合层为Sn/Au键合层,其中Sn层的厚度为0.1~3μm,Au层的厚度为10~200nm。
所述n型GaN层的厚度为1~5μm;所述InGaN/GaN量子阱层为5~15个周期的InGaN阱层/GaN垒层,其中InGaN阱层的厚度为1~5nm;GaN垒层的厚度为1~20nm;所述p型GaN层的厚度为100~350nm。
所述n电极金属为Cr/Pt/Au层,其中Cr层的厚度为10~200nm,Pt层的厚度为5~100nm,Au层厚度为10~100nm。
所述导电衬底中未被金属键合层覆盖的表面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Pt;其厚度为20~300nm。
所述高发光效率的垂直结构LED芯片的制备方法(即ZnO纳米柱提高垂直结构LED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Si衬底上外延生长LED外延片,包括生长在Si衬底上的非掺杂GaN层,生长在非掺杂GaN层上的n型GaN层,生长在n型掺杂GaN薄膜上的InGaN/GaN量子阱,生长在InGaN/GaN量子阱上的p型GaN层;所述Si衬底以(111)面((111)是指Si的晶面)为外延面;所述非掺杂GaN层的厚度为100~300nm;所述n型GaN层(n型掺杂GaN薄膜)的厚度为1~5μm;所述InGaN/GaN量子阱为5~15个周期的InGaN阱层/GaN垒层,其中InGaN阱层的厚度为1~5nm;GaN垒层的厚度为1~20nm;所述p型GaN层(p型掺杂GaN薄膜)的厚度为100~35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36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