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药物释放的取向多孔复合电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2920.4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1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合;柯勤飞;任筱芝;易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15/42 | 分类号: | A61L15/42;A61L15/44;A61L15/20;A61L15/18;A61L15/26;A61L27/60;A61L27/02;A61L27/18;A61L27/56;A61L27/54;D04H1/7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药物 释放 取向 多孔 复合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可控药物释放的取向多孔复合电纺纤维膜,以左旋聚乳酸为基质,其特征在于,具有单一取向结构,并且在纤维表面分布纳米孔,负载药物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分布在纤维内部;以左旋聚乳酸用量为基准,负载药物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含量为0.1%~20%;
所述的取向多孔复合电纺纤维膜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负载药物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分散于溶剂中,搅拌下加入左旋聚乳酸;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可控药物释放的取向多孔复合电纺纤维膜;
静电纺丝法的参数为:施加的电压为8-12 kV,溶液推进速率为0.01-0.03mL/min,喷丝头和滚筒之间的距离为8-12cm,滚筒的转速为500-800r/min,在常温、相对湿度40~60%RH条件下反应。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多孔复合电纺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旋聚乳酸重均分子量为10万~100万。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多孔复合电纺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二氯甲烷,左旋聚乳酸与二氯甲烷的质量比为5~20:100。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多孔复合电纺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载药物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含有药物的溶液中浸泡12~120小时,离心洗涤并干燥;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500nm,比表面积260~350 m2/g,孔径2~5 nm,孔体积0.2~0.4cm3/g。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多孔复合电纺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A)在60~90℃下,将硅源滴加到含有模板剂和氟化铵的水溶液中,继续反应1~3hr;硅元素与模板剂、刻蚀剂的摩尔比为1:0.05~0.25:1~4,硅元素与水的用量比为50~100mmol:1L;
(B)产物静置6~16hr,取上层混合液离心并洗涤;
(C)沉淀物在500~800℃下煅烧2~6hr。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向多孔复合电纺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或正硅酸丁酯;模板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刻蚀剂为氟化铵。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药物释放的取向多孔复合电纺纤维膜用于制备创面修复材料。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药物释放的取向多孔复合电纺纤维膜用于制备促进糖尿病创口愈合的修复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29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