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的杀虫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42076.5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3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旭;姚琼;董易之;徐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53/08 | 分类号: | A01N53/08;A01N47/34;A01P7/04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51064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高效 氯氟氰菊酯 灭幼脲 杀虫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以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为有效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应用于荔枝蒂蛀虫的防治。
技术背景
农业害虫的抗药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害虫化学防治的一年又一年的延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等因素,导致害虫抗性日益严重,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多。同时,高强度的使用农药,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和农民用药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不同作用机理、同时又有协同增效作用的复配产品,不仅有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还可以延长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剂量,节约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高效氯氟氰菊酯又叫三氟氯氟氰菊酯、功夫菊酯。它的药效特点,抑制昆虫神经轴突部位的传导,对昆虫具有趋避、击倒及毒杀的作用,杀虫谱广,活性较高,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冲刷,但长期使用易对其产生抗性,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等多种害虫有一定防效。
灭幼脲属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抑制昆虫壳多糖合成,阻碍幼虫蜕皮,使虫体发育不正常而死。以胃毒作用为主,也有触杀作用。药效速度较慢,但残效期较长。用于防治鳞翅目多种害虫,如黏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毒蛾、菜青虫、松毛虫、小菜蛾、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
本发明人对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的复配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荔枝蒂蛀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经检索,目前尚未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复配及应用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当前化学农药单剂的长期使用极易出现的抗性问题,通过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寻求科学、合理的农药复配来减少用药量、降低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与单剂单独使用相比,对害虫防治效果明显提高,省力、省钱,减轻农民负担。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的杀虫组合物,该复配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应用于荔枝蒂蛀虫的防治用途,也可应用于防治经济作物、禾谷类或瓜果蔬菜等农作物虫害防治。该组合物有效期长、杀虫效能高、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的杀虫组合物,所述组合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所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的重量比为30:1-1:30,所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在所述杀虫剂组合物中优选质量百分比为20-50%,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的质量比为(0.1-5):1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油悬浮剂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组合物中使用的辅助成分包括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崩解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稠剂、促渗剂、pH 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载体等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发挥药效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本发明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荔枝蒂蛀虫,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也可应用于防治经济作物、禾谷类或瓜果蔬菜等农作物虫害防治。该组合物有效期长、杀虫效能高、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
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随农作物、害虫、天气情况变化而有小量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量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效果;
2、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可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3、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两种有效成分复配,降低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除用于防治荔枝蒂蛀虫外,也可应用于防治经济作物、禾谷类或瓜果蔬菜等农作物虫害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2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