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车供氧机的扇叶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1350.7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8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健骅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曾凯 |
地址: | 中国台湾云林县虎***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车 供氧 总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车供氧机的扇叶总成,主要是借由枢轴座的轴向置中处径向延伸一分界区,该分界区相对该枢轴座两侧边分别界定多个且相同数量的第一扇叶片及第二扇叶片,并相对该分界区互呈夹角错开配置组态;借此使本发明借由该第一扇叶片及第二扇叶片可交互通过高转速旋转叶轮带起而使分界区两侧交互甩水,使扬起的水花往彼此方向交叉混合带入扩大水花面积,可降低打水阻力,以使阻力较小,且因该第一扇叶片及第二扇叶片相对该分界区互呈夹角错开配置组态,而使旋出水面的扬水高度及面积增加,增长水珠与空间的接触时间,提升打水时的溶氧量及水流面积,增加溶氧,借此达到高溶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车叶轮,尤其是一种提升叶轮扇叶使水花交叉混合扩大水花面积,以增加含氧量的水车供氧机的扇叶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车叶轮设计,通常呈平面的叶片结构,且为减少打水时的阻力,会在叶片上开设若干透孔,使打水时水会穿过透孔来减少阻力;然而,若以平面叶面来拍打水面,接触面积相当大,使水的阻力相对增大,马达必须输出较大功率,才能发挥较佳的打水效率,进而增加马达负载,且传统水车叶轮因采用平面集水,除集水不足,所产生的扬水高度也相当低,使得水珠与空气接触时间也相当短,导致水珠的含氧量少,打入养殖池的溶氧量相对减少,并无法提升养殖的质量。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使用消费者所殷切企盼的,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水车供氧机的扇叶总成;其所欲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传统水车叶轮因采用平面集水,除集水不足,所产生的扬水高度也相当低,使得水珠与空气接触时间也相当短,导致水珠的含氧量少,打入养殖池的溶氧量相对减少,并无法提升养殖的质量问题加以改良突破;
而其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主要是借由一水车供氧机的扇叶总成,该扇叶总成包括:一水车供氧机,包括一枢轴座,该枢轴座的轴向置中处径向延伸一分界区,该分界区相对该枢轴座两侧边分别界定一第一扇叶单元及一第二扇叶单元,该枢轴座相对该第一扇叶单元及该第二扇叶单元之间设有一扬水轮,使该扬水轮的环周相对该第一扇叶单元及该第二扇叶单元等分布设有多个且相同数量的第一扇叶片及第二扇叶片,各第一扇叶片及第二扇叶片相对该分界区互呈夹角错开配置组态,也即各第一扇叶片及第二扇叶片分别位设于彼此夹角空间位置;另外,该多个第一扇叶片及第二扇叶片相对该分界区的垂直边际位置分别连设有一第一拓板及一第二拓板;
其中,该枢轴座内部轴设一枢轴孔,且该枢轴座的外缘壁面相对该枢轴孔位置径向穿设至少一径向固定孔。
其中,该多个第一扇叶片及第二扇叶片的表面分别贯穿有多个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借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发明借由该第一扇叶片及第二扇叶片的第一拓板及第二拓板交互通过高转速旋转叶轮带起而使分界区两侧交互甩水,使扬起的水花往彼此方向交叉混合带入扩大水花面积,且因该第一扇叶片及第二扇叶片相对该分界区互呈夹角错开配置组态,而使旋出水面的扬水高度及面积增加,可降低打水阻力,以使阻力较小,增长水珠与空间的接触时间,提升打水时的溶氧量及水流面积,增加溶氧,借此达到高溶氧的效果。
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水车供氧机的扇叶总成的组合立体图;图2:本发明的水车供氧机的扇叶总成的侧视图;
图3:本发明的水车供氧机的扇叶总成的组合剖视图;图4:本发明的水车供氧机的扇叶总成的打水实施例图;图5:本发明的水车供氧机的扇叶射出成型示意动作图一;
图6:本发明的水车供氧机的扇叶射出成型示意动作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 水车供氧机 B第二扇叶单元 2枢轴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健骅,未经王健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1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态养殖富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