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e-Cr基多元合金及其轧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1225.6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2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贺佳;张俊粉;张春雷;王琪;王猛;贾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4 | 分类号: | C22C38/44;C22C38/42;C22C38/48;C22C38/04;C22C38/02;C21D8/00 |
代理公司: | 13120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艳艳 |
地址: | 067000 河北省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轧制工艺 高耐腐蚀性能 金属材料技术 应用前景广阔 可加工性能 生产成本低 重量百分比 轧制 多元合金 钢坯加热 焊接性能 加热保温 快速冷却 力学性能 战略资源 最大有效 冷速 终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Cr基多元合金及其轧制工艺,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合金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27%,Si:<0.3%,Mn:<0.3%,Cr:5.0~10.5%,Ni:0.5~1.3%,Mo:0.8~1.9%,Cu:0.33~0.6%,P:0.001~0.1%,Nb:0.01~0.4%,Zn:0.01~0.5%,Sn:0.01~0.4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轧制工艺:与所述合金具有相同成分的钢坯加热温度为1050~1100℃,加热保温时间按最大有效截面厚度1.4~1.7mm/min计算,轧制温度为950~1100℃,终轧后空气中静置10~30秒钟后快速冷却至700±20℃,冷速>100℃/min。该合金具有较高耐腐蚀性能,优异的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和可加工性能,同时该合金仅含少量的战略资源Ni元素,生产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Fe-Cr基多元合金及其轧制工艺。
背景技术
金属的腐蚀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耐腐蚀钢或耐腐蚀合金现已成为社会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产品。目前,兼具耐腐蚀性能和较好力学性能的最优质不锈钢是Fe-Cr-Ni系奥氏体不锈钢。但由于此钢种含有贵重金属Ni,其价格较不含Ni或少含Ni的Fe-Cr基不锈钢高很多,例如:镍含量较高的300系不锈钢占不锈钢总产量超过60%,而金属镍占其生产成本70%以上。且Ni是国家战略资源,受到各国出口的保护或限制。
Fe-Cr基不锈钢虽然也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但由于其Cr含量较高(C当量较高),导致其韧塑性及焊接性均较差,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然而,由于使用环境的不同,不锈钢并不是总是表现出极优异的耐腐蚀性,如在某些含有Cl-离子的环境中,有些不锈钢的耐腐蚀性甚至不如普通低碳钢。
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主要与合金的成分有关。耐蚀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其构成的合金体系基本都是相同的,其差别主要在于合金元素种类及含量或多或少的变化。往往某些含有相同合金元素种类的合金,只因其中某一个元素含量的略微改变,就可引起巨大的性能差异。如钢中的Cr元素,大致符合1/8规律,即Cr含量满足1/8的整数倍时,则其耐腐蚀性能则发生跳跃性的突变,甚至以数量级的形式提高。一种新型耐腐蚀合金的开发,同时也要兼顾生产成本与其它性能,如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和可加工性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Fe-Cr基多元合金及其轧制工艺,该合金具有较高耐腐蚀性能,主要用于海洋工程或盐湖等其它含有Cl-的环境中;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和可加工性能,同时该合金仅含少量的战略资源Ni元素,生产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Fe-Cr基多元合金,合金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
C: ≤0.027%,
Si: <0.3%,
Mn: <0.3%,
Cr: 5.0~10.5%,
Ni: 0.5~1.3%,
Mo: 0.8~1.9%,
Cu: 0.33~0.6%,
P:0.001~0.1%,
Nb:0.01~0.4%,
Zn:0.01~0.5%,
Sn: 0.01~0.43%,
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的,合金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
C: ≤0.008%,
Si: <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未经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1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