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玻璃金属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0918.3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9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任鹏;马兰;陈梁;王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B29C4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韩冰;严政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金属 复合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电子产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玻璃金属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其中所述3D玻璃金属复合体包括3D玻璃盖板、塑胶框体和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的上表面和所述3D玻璃盖板的边面对应设置,所述塑胶框体形成在所述3D玻璃盖板的边面和金属边框上表面之间,且所述3D玻璃盖板、所述塑胶框体、所述金属边框的外周沿所述3D玻璃盖板的曲度无台阶平滑过渡。该3D玻璃金属复合体结合力好、碎屏风险低、防水能力强、轻薄、美观、可以作为实用性强的盖板装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3D玻璃金属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玻璃前屏和金属边框的结合方式基本都是用胶水直接贴合组装,比如,手机屏多是在玻璃与金属边框之间放一个塑胶垫圈(软的),通过在玻璃与金属边框上涂布胶水,进行组装。因此,玻璃与金属边框的结合方式决定了金属基材与玻璃的结合力大小。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3D玻璃金属复合体存在以下几大缺点:(1)玻璃与金属基材间的结合力较小,结合不紧密,有缝隙、不防水、易脱落;(2)基本全部的贴合都没有做到无台阶结合,导致玻璃突出,不但增加了3D玻璃金属复合体的厚度,同时也增加了碎屏风险;(3)制备工序较多,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不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3D玻璃金属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该3D玻璃金属复合体中玻璃与金属基材间的结合力高、碎屏风险低、防水能力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玻璃金属复合体,所述3D玻璃金属复合体包括3D玻璃盖板、塑胶框体和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的上表面和所述3D玻璃盖板的边面对应设置,所述塑胶框体形成在所述3D玻璃盖板的边面和金属边框上表面之间,且所述3D玻璃盖板、所述塑胶框体、所述金属边框的外周沿所述3D玻璃盖板的曲度无台阶平滑过渡。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玻璃金属复合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提供3D玻璃盖板,并在所述3D玻璃盖板的边面上涂布活化剂,烘干;(2)提供金属边框预制体,所述金属边框预制体相对于金属边框的最终结构预留有沿所述金属边框的外周向外延伸的预留部分;(3)将步骤(1)得到的3D玻璃盖板与所述金属边框预制体置于注塑模具中,在3D玻璃盖板的边面与所述金属边框预制体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注塑料,并注塑得到3D玻璃金属复合预制体;(4)对所述3D玻璃金属复合预制体进行切削处理,去除金属边框预制体中预留部分,得到所述3D玻璃金属复合体。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3D玻璃金属复合体。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所述电子产品包括本发明所述的3D玻璃金属复合体。
本发明的3D玻璃金属复合体中,3D玻璃盖板与金属边框间的结合力可高达以上(速度10mm/min),且3D玻璃盖板与金属边框之间通过塑胶框体结合(通过注塑的方式,特别是常温注塑,利用塑胶为中间体结合金属基材与3D玻璃盖板,大大提高了两者间的结合力),结合力好、碎屏风险低、防水能力强、轻薄、美观、可以作为实用性强的盖板装配,且其制备方法减少了贴屏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良率。
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在3D玻璃盖板的边缘上涂布活化剂,使得活化剂的活化组分与注塑用的塑胶发生交联反应,能够显著增加塑胶框体与玻璃盖板、塑胶框体与金属边框之间的结合力,降低碎屏风险。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3D玻璃金属复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3D玻璃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0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