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透光率自适应电磁屏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9729.4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5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汪远银;李真山;岳彩锐;赵国平;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G01R29/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庞静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光率 自适应 电磁 屏蔽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透光率自适应电磁屏蔽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电磁屏蔽模块、磁场检测模块。电磁屏蔽模块包括两个屏蔽层,两个屏蔽层由导电屏蔽膜和附着在导电屏蔽膜上的相互平行且并联连接在正、负两极导线上的多复合材料屏蔽条组成,两层复合材料屏蔽条构成电磁屏蔽网格,所述复合材料屏蔽条的宽度与温度成正比,通过正、负两极导线之间的磁场控制电流大小调节电磁屏蔽网格大小,从而改变电磁屏蔽性能。磁场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穿过电磁屏蔽模块的电磁辐射强度,并转换成电压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其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节磁场控制电流。该装置在保证其电磁屏蔽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屏蔽材料的透光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电磁屏蔽装置,该装置能自动对电磁屏蔽效果进行调整,具备高效的电磁屏蔽效能及较高的透光率,属于EMC电磁兼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透明电磁屏蔽材料不仅可以用于航天航空领域,也可以应用在需要屏蔽电磁辐射的工程上,防止涉密场所、计算机、房间和车辆观察窗口的信息泄漏,以及用来解决各类电子产品的功能串换、杂音、图像杂乱,机器误动、电磁障碍、通讯干扰、商业信息丢失、对人体辐射伤害等问题。
国内现有电磁屏蔽视窗大多采用玻璃夹金属丝网、玻璃相掺杂金属粉末或在玻璃表面镀制透明导电薄膜,但这些结构的视窗都有明显的缺陷。金属丝网屏蔽虽有足够的屏蔽效能(30MHz~1GHz频段的电磁屏蔽效能达到50~80dB),但存在着透明度较差、绕射光栅等问题;金属粉末一般选用黄金以保证化学稳定性,但成本太高;透明导电膜通常采用单层透明金属氧化物(TC0)半导体薄膜(如氧化铟锡IT0)等电磁屏蔽材料,其透光度虽好,但对30MHz以上高频波段的电磁波屏蔽效能较低,无法同时兼顾高透光率和在高频段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性能,且此类电磁屏蔽效果由屏蔽膜的厚度以及所填充材料而决定,一般结构确定后,屏蔽效果即确定了,无法根据需要而进行更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透光率自适应电磁屏蔽装置,该装置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透光率高,且电磁屏蔽效果可自适应调整。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透光率自适应电磁屏蔽装置,该电磁屏蔽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电磁屏蔽模块、磁场检测模块,其中:
电磁屏蔽模块,包括层叠摆放的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由导电屏蔽膜和附着在导电屏蔽膜上的相互平行且并联连接在正、负两极导线上的N根复合材料屏蔽条组成,两屏蔽层复合材料屏蔽条相互垂直,构成电磁屏蔽网格,所述复合材料屏蔽条的宽度与温度成正比,通过正、负两极导线之间的磁场控制电流大小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来调节电磁屏蔽网格大小,从而改变所述电磁屏蔽装置的电磁屏蔽性能;
磁场检测模块,检测穿过电磁屏蔽模块的电磁辐射强度,并将其转换成电压值发送至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接收磁场检测模块发送的电压值,将其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节磁场控制电流,并将其输出至电磁屏蔽模块,使屏蔽装置的高频屏蔽性能稳定在预设的范围内。
所述磁场检测模块包括电磁感应接收端和磁场检测电路,其中,电磁感应接收端用来感应磁场强度,形成感应电动势输出至磁场检测电路,磁场检测电路将感应电动势滤波、隔离和放大,将其转换成电压值输出至控制模块。
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端为由导电屏蔽膜和附着在导电屏蔽膜上的一侧开口的环形导电线圈组成的第三屏蔽层,环形导电线圈感应处于线圈内部的电磁强度,在导电线圈两端形成感应电动势并输出。
所述导电屏蔽膜为透明屏蔽材料制成。
所述导电屏蔽膜的厚度为微米级。
所述复合材料屏蔽条由银纤维及铁基纳米晶体复合而成。
所述导电屏蔽膜采用蒸镀工艺将由铟和银金属按照1:4.5组成的混合物镀在优质基片上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97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