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智慧灯、控制方法及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8987.0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7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光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H04B10/5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壹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1 | 代理人: | 师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智慧 控制 方法 驱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慧灯、控制方法及驱动方法,所述智慧灯包括:用于照明及发送可见光通信信号的LED灯组;检测用户的调光控制指令的光感应模块;检测当前环境的对应参数指标的环境检测传感器;及与LED灯组、光感应模块、环境检测传感器电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将环境参数指标数据通过可见光通信信号发送,处理器采用PWM调光技术调整OOK调制基带信号的占空比,进而实现发送可见光通信信号的同时能够调整光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可见光传输环境检测数据以及利用光发射与接收光反射后的时间差来感应用户控制指令,解决了通信安全性低及感应灵敏度低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照明与通信相结合以及人灯互动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智慧灯、控制方法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智慧灯为了能满足用户需求、优化用户体验,在灯中加入了近场无线通信技术,主流技术包括两种:
1)、Wi-Fi通信。移动终端通过Wi-Fi与智慧灯进行连接,可以简单快速实现收发终端的双向无线互联。当用户位于智慧灯可覆盖区域内时,Wi-Fi通信速度最高可达54Mb/s。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用户的需要。
2)、蓝牙通信。移动终端通过蓝牙技术与智慧灯进行连接。蓝牙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蓝牙设备工作频段为2.4GHz,传输距离在10m范围内,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Mb/s。作为一项实时通信技术,蓝牙在近场通信中表现出极强的传输性能。
在感应开关方面,目前市面上主要采用触摸式和红外感应开关。
主流触摸式开关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人体带电与市电同频,当人体接触触摸片时,经输入缓冲级的削波、放大、整形,成为标准的MOS电平。触摸持续时间大于32ms、小于332ms时,控制逻辑模块控制电路呈开关工作状态。当触摸持续时间大于332ms时,控制逻辑模块控制电路呈调光工作状态,输出触发脉冲相位角在41°-159°之间连续周期变化,并根据人眼的感受力,分为快、慢和暂歇三个过程。当触摸结束时,亮度记忆对该时相位角进行记忆,若再施于大于32ms、小于332ms的触摸,电路呈关状态时,相位角仍由该部分记忆,保证电路在下一次开状态时,保持原选定相位角,光源保持原亮度。触发脉冲与市电的同步,由锁相环保证电路的工作时钟,也均由其产生。同时,电路还具有遥控(即远端触发)功能和渐睡(即由亮至暗,最后关闭)功能,其延续时间由外电路设置。
红外感应开关是以红外感应技术为基础的一种自动控制开关,通过感应外界散发的红外热量实现其自动控制功能,能够快速开启灯具、自动门、防盗报警器等各种电器设备。自然界的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总是不断向外发出红外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发射的红外辐射峰值波长越小,发出红外辐射的能量越大。红外感应开关的主要器件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人体有一定的体温,通常在36-37℃,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人体发射的9.5um红外线通过菲涅尔镜片增强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触发开关动作。简而言之,当人进入感应范围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延时自动关闭负载。
针对Wi-Fi通信而言,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如有多个用户同时接入,Wi-Fi传输带宽将被多用户分享,通信速率大幅降低;同时Wi-Fi技术的安全性不高,智慧手机随意连入陌生智慧灯的Wi-Fi极有可能造成用户的数据泄露,对于用户的财产和隐私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与Wi-Fi技术类似,蓝牙同样存在安全性不强、信息易被窃取、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光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光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89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