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6687.9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1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黄丽玉;姜丽梅;刘瑞;许雅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面板 及其 驱动 方法 |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像素电极和多个公共电极块,其中每个像素区域内设有一个像素电极和一个公共电极块;该多个公共电极块在面板上的排布方式为:以分布在两行两列的相邻四个像素区域内的四个公共电极块为一组重复排列,每一组的四个公共电极块包括第一公共电极块、第二公共电极块、第三公共电极块和第四公共电极块,面板上的各个第一公共电极块相互电连接,面板上的各个第二公共电极块相互电连接,面板上的各个第三公共电极块相互电连接,面板上的各个第四公共电极块相互电连接。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可以实现多种反转方式和达到省功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对置的彩膜基板(color filter,CF)和阵列基板(TFT array)以及夹置在两者之间的液晶层(LC layer)。
由于液晶的本身特性,对其长期施加一个方向的直流电压会使液晶极化,正常驱动的液晶必须施加交流电场,施加于像素电极的电压相对于公共电极而交替翻转,即像素电极的电压在正极性及负极性之间来回变化,称之为交流驱动(或反转驱动)。当像素电极的电压高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时,就称之为正极性(+),当像素电极的电压低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时,就称之为负极性(-)。
为实现对液晶的反转驱动,在数据驱动芯片(source driver IC)向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充入数据电压信号时,公共电极(common electrode)具有图1和图2两种不同的电压驱动方式。
图1中公共电极的电压(参图中虚线C)是一直固定不动的,而像素电极的电压(参图中实线P)却是依照其灰阶的不同,在各帧画面之间不停上下变动,在不同帧(frame)的画面中,针对每个灰阶来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的压差绝对值是固定的,只不过位于液晶两端的电压,一次是正的(正极性),另一次是负的(负极性),目的是为了避免液晶极化而导致物理特性的破坏。图1所示的驱动方式,由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是固定的,称之为共电极直流驱动,也称之为DC Vcom。
图2中公共电极的电压(参图中虚线C)是不断变动的,而且不同灰阶的像素电极的电压(参图中实线P)也是不停的上下变动,公共电极的电压在电压大时比所有显示灰阶的电压大,在电压小时比所有显示灰阶的电压小,可同样达到让液晶两端的压差绝对值固定不变,而灰阶也不会变化的效果,实现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压极性反转的目的。图2所示的驱动方式,由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是变动的,称之为共电极交流驱动,也称之为AC Vcom。
目前,液晶显示面板的反转驱动主要分为四种方式,即帧反转驱动(frameinversion)、行反转驱动(row inversion)、列反转驱动(column inversion)及点反转驱动(dot inversion)。其中,帧反转显示质量较差,闪烁现象(flicker)较严重;行反转和列反转相对于帧反转可改善闪烁现象;点反转的显示效果最佳。
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在制作时,所有子像素的公共电极是整面连接在一起的(即公共电极为整面覆盖显示区),而扫描驱动芯片(gate driver IC)的驱动方式是将同一行子像素的所有薄膜晶体管(TFT)打开,以让数据驱动IC对这一行的所有子像素充电,而这一行所有子像素的公共电极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若选用图2所示的公共电极的电压来回变动的驱动方式,是无法在同一行子像素上同时做到显示正极性与负极性的。而列反转与点反转的极性变换方式,在同一行子像素上要求相邻的子像素拥有不同的正负极性,因此图2所示的公共电极电压变动的驱动方式仅适用于帧反转与行反转,不适用于列反转与点反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66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