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压缩机、排气再循环装置和可枢转翻板的内燃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33923.1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1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A·库斯克;C·W·维格德;F·A·萨默霍夫;J·克默林;V·斯米利亚诺夫斯基;H·M·金德尔;H·弗里德里希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54 | 分类号: | F02M26/54;F02D9/10;F02B33/00;F02M2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徐东升,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压缩机 排气 再循环 装置 可枢转翻板 内燃 发动机 | ||
1.一种机械增压的内燃发动机,其具有:
进气系统,用于供应充气流;
排气排放系统,用于排放排气;
至少一个压缩机,其布置在所述进气系统中,所述压缩机配备有在壳体中安装在可旋转轴上的至少一个叶轮;
排气再循环装置,其包括再循环管路,所述再循环管路从所述排气排放系统分支并且开口到所述进气系统中,以便在所述至少一个叶轮的上游形成接合点;以及
阀单元,其布置在所述进气系统中的所述接合点处并且包括阀壳体和布置在所述阀壳体中的翻板,由边缘周向地界定的所述翻板以这样的方式围绕相对于新鲜气流横向地延伸的轴线可枢转,即使得所述翻板在第一端部位置借助前侧阻挡所述进气系统并打开所述再循环管路并且在第二端部位置借助排气侧后侧遮盖所述再循环管路并打开所述进气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端部位置中,所述翻板的所述前侧与所述进气系统中的止动件相互作用以便阻挡所述进气系统,所述止动件被布置在所述翻板的上游,所述翻板至少在所述前侧被配备有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在所述翻板的所述第一端部位置中压靠所述止动件以用于密封所述进气系统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增压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轴线靠近所述翻板的边缘部分、邻近所述进气系统的壁部分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增压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翻板的所述前侧被第一密封元件遮盖,并且其中所述翻板的所述后侧被第二密封元件遮盖,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与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增压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所述第二密封元件具有带状形式,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沿着所述前侧的周向边缘布置,并且所述第二密封元件沿着所述后侧的周向边缘布置,并且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是平面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增压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所述第二密封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是珠状密封唇并且进一步包括沿着进气流方向截取的U形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增压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珠状密封唇具有三角形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增压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所述第二密封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是弹性可变形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增压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所述第二密封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由不可变形的托架结构组成。
9.一种系统,其包括:
阀,其在进气通道、排气再循环通道和压缩机入口之间的接合部处紧密联接到压缩机,其中,所述阀包括沿其周向边缘并与所述阀的一侧的几何中心间隔开的圆形密封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侧是前侧,并且所述圆形密封元件是第一圆形密封元件,并且其中,所述阀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周向边缘布置并与所述阀的后侧上的几何中心间隔开的第二圆形密封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圆形密封元件和所述第二圆形密封元件是分离的并且不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圆形密封元件与所述阀的所述一侧的表面齐平。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圆形密封元件延伸超过所述阀的所述一侧的轮廓,并且其中,所述圆形密封元件是所述阀的用于接触所述进气通道的止动件的第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沿着进气流方向截取的所述圆形密封元件的截面为U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沿着进气流方向截取的所述圆形密封元件的截面是三角形。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阀被布置在阀壳体中,所述阀壳体被紧密联接到所述压缩机,其中,紧密联接包括位于所述压缩机的叶轮的直径的0.75倍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39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