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检测单元、指纹检测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3883.0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0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丁小梁;王海生;刘英明;郑智仁;刘伟;曹学友;王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姜春咸;陈源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检测 单元 电路 及其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检测单元,包括:光敏感应器件,第一极与参考信号端相连,第二极与下拉节点相连;重置模块,用于在重置端接收到重置信号的第一阶段,对下拉节点的电位进行重置;电压输出模块,与下拉节点、选通端和指纹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下拉节点的电位向输出端输出电压信号,并且,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向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变化量与下拉节点的电位的变化量正相关;下拉节点为光敏感应器件的第二极、重置模块和电压输出模块之间的连接节点;第二阶段为选通端接收到选通信号且重置端未接收到重置信号的阶段。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指纹检测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本发明能够提高指纹检测的抗噪性能,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纹检测单元、指纹检测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移动产品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指纹技术凭借着其唯一身份特性,备受人们重视。基于硅基工艺的按压式与滑动式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整合入移动产品中,未来人们关注的核心是显示区域内的指纹识别技术。
图1为现有的指纹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多个指纹检测单元,每个指纹传感器包括一个光敏二极管D1和一个开关晶体管T1,在进行指纹识别时,由于指纹谷脊间的差异,光线照射到手指上的会产生不同的反射,从而使得到达光敏二极管D1处的光强出现变化,产生不同的光电流差异,同时,逐行为扫描线(Gate1~Gate4)提供扫描信号,从而逐行开启开关晶体管T1,检测芯片读取各条读取信号线(Sline1~Slin3)读取出各个光敏二极管D1的电流差异,即可实现对指纹谷脊的检测。
但此种检测方法是直接检测电流,而谷脊产生的电流差异很小,在小光强下,读取信号线(Sline1~Slin3)上流过的电流很小,且容易受到噪声干扰,从而影响检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指纹检测单元、指纹检测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以提高指纹检测的抗噪性能,改善检测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检测单元,包括:
光敏感应器件,所述光敏感应器件的第一极与参考信号端相连,第二极与下拉节点相连;
重置模块,所述重置模块与重置端和所述下拉节点相连,用于在所述重置端接收到重置信号的第一阶段,对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进行重置;
电压输出模块,所述电压输出模块与所述下拉节点、选通端和指纹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向指纹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信号,并且,从所述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向所述指纹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变化量与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变化量正相关;其中,所述下拉节点为所述光敏感应器件的第二极、所述重置模块和所述电压输出模块之间的连接节点;所述第二阶段为所述选通端接收到选通信号且所述重置端未接收到重置信号的阶段。
优选地,从所述第一阶段到所述第二阶段,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向指纹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变化量是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变化量的A倍,A大于1。
优选地,所述重置模块包括重置晶体管,
所述重置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重置端相连,第一极与所述选通端相连,第二极与所述下拉节点相连。
优选地,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选通晶体管和跟随晶体管;
所述选通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极均与所述选通端相连,所述选通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跟随晶体管的第一极均与所述指纹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跟随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下拉节点相连,所述跟随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选通晶体管和所述跟随晶体管的氧化层的单位电容、电子迁移率均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3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