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733650.0 | 申请日: | 2017-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4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 发明(设计)人: | 任太军;李广泽;魏靖;曹明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47/24 | 分类号: | A01N47/24;A01N43/40;A01P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菌 组合 用于 防治 火龙果 溃疡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的用途,具体地涉及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用途,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龙果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又名红龙果、青龙果等,属于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20世纪90年代末,海南省试种火龙果成功,随后在南方各省纷纷引种,已扩展到全国,目前国内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
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是新暗色柱节孢,主要危害火龙果嫩枝和果实,受危害的果实有斑点,储藏期容易腐烂,严重影响火龙果果实外观,降低商品价值,受危害的枝条会慢慢腐烂,降低产量。火龙果溃疡病是火龙果生产中第一大病害,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防治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火龙果溃疡病增效作用明显、防治效果好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含有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胺,两者的质量比为1:5~5:1,优选质量比为1:1,1:2,1:3或2:1。
施药方式可以采用喷雾、灌根、浸根、浸种、甩施、撒施、沟施、穴施等,防治土传病害时优选沟施、穴施、灌根等土壤处理或浸根、浸种、种子包衣处理。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菌性能的化合物混合使用,也可以与杀虫剂、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组合物至少能产生以下有益效果:
1.组合物中两种活性组分按上述比例复配后,对火龙果溃疡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有明显增效和持效作用;
2.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减少对有益生物的危害;
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发明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组合物可以根据所需防治的作物、所处环境条件、防治方法、防治成本等各种因素,将有效成分与助剂和载体(填料)一起加工制成农药应用中可接受的任意一种剂型,优选剂型为悬浮种衣剂、乳油、微囊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干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所用助剂、载体及加工技术采用已知的组分。在上述各种剂型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胺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0.5%~85%,例如,当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胺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20%和4%时,总含量为2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进一步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提及的比例(包括百分比)都是质量比。
一、制剂加工配方实施例
实施例1:30%吡唑醚菌酯·氟啶胺悬浮剂(吡唑醚菌酯:氟啶胺=1:2)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其中吡唑醚菌酯10g,氟啶胺20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4g,乙二醇(抗冻剂)4g,膨润土(增稠剂)3g,有机硅酮(消泡剂)3g,去离子水补至100g。
本实施例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胺的重量比例还可以是1:1,1:3或2:1,两者的重量百分含量可以在1%~6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2:40%吡唑醚菌酯·氟啶胺水分散粒剂(吡唑醚菌酯:氟啶胺=1:1)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吡唑醚菌酯20g,氟啶胺20g,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5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g,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g,硫酸铵(崩解剂)5g,轻质碳酸钙(填料)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胺的重量比例还可以是1:2,1:3或2:1,两者的重量百分含量可以在5%~8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3:40%吡唑醚菌酯·氟啶胺可湿性粉剂(吡唑醚菌酯:氟啶胺=1:3)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其中吡唑醚菌酯10g,氟啶胺30g,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g,NNO(分散剂)5g,高岭土补足至1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3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骨诱导成骨制剂的方法
- 下一篇:播放音频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