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碳纤维管的抽芯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0349.4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1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姚力军;潘杰;王学泽;罗明浩;沈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C7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碳纤维 工具 | ||
一种用于制造碳纤维管的抽芯工具,适于将芯棒抽离碳纤维管,包括:适于固定安装的基座;卡板,具有贯穿所述卡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径向尺寸在所述芯棒和碳纤维管的径向尺寸之间,所述卡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因此,当需要将芯棒从碳纤维管中抽离时,将芯棒的一端插入至通孔,但碳纤维管被阻挡在卡板的一侧,对芯棒施加作用力时,即能够将芯棒从碳纤维管中抽离。对于不同截面、不同大小的碳纤维管,通过将具有不同通孔的卡板设置在基座上,以对应不同的碳纤维管,从而能够在避免损坏芯棒和碳纤维管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碳纤维管的抽芯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碳纤维管制造成型的方法通常采用缠绕工艺。缠绕工艺指的是将浸胶后的碳纤维集束,在一定张力控制下直接缠绕在芯棒上的工艺方法。当碳纤维集束在芯棒上硬化形成碳纤维管后,需要将芯棒从碳纤维管中抽出,才能对碳纤维管进行加工利用。因此,如何将芯棒从碳纤维管中抽出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碳纤维管制造成型过程中,如何将芯棒从碳纤维中抽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碳纤维管的抽芯工具,适于将芯棒抽离碳纤维管,所述抽芯工具包括:适于固定安装的基座;卡板,具有贯穿所述卡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径向尺寸在所述芯棒和碳纤维管的径向尺寸之间,所述卡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可选的,所述抽芯工具还包括:第一卡块,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卡块具有第一卡槽;第二卡块,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卡块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面对面设置,所述卡板适于被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块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或,所述第二卡块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基座。
可选的,所述基座上分别设有适配于所述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的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分别插设于两个第一凹槽。
可选的,所述卡板沿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块还具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贯穿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且沿第一卡槽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板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卡块适于螺接固定所述第一端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卡块还具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贯穿所述第二卡槽的底面,且沿第二卡槽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板具有面向所述第二滑槽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卡块适于螺接固定所述第二端面。
可选的,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三卡槽适于卡设所述卡板。
可选的,所述抽芯工具还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面对面的设置于所述基座,且均位于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三卡槽。
可选的,所述基座上分别设有适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两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分别插设于两个第二凹槽。
可选的,所述通孔与所述卡板的表面之间设有倒角。
可选的,所述通孔与所述芯棒的单边间隙在0.75mm-1.0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03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