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模块的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9631.0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8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尤培艾;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章侃铱 |
地址: | 2012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模块 组装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源模块的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其组装结构包括壳体、电路基板、至少一弹片组件、至少两个功率器件以及至少一锁紧组件。电路基板装配于壳体,且包括至少一第一穿孔。弹片组件设置于壳体与电路基板之间,且包括至少一弹性片。弹性片包括两个推抵支部分别自基部的两相对侧边向外延伸。两个功率器件位于弹片组件与壳体的散热面之间,且分别相对于弹性片的两个推抵支部。锁紧组件位于两个功率器件之间,通过第一穿孔连接至弹性片的基部,且带动弹性片的基部,以使弹性片的两个推抵支部分别推抵两个功率器件,使两个功率器件贴合于散热面。借以优化功率器件的固定结构,且简化装配固定的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模块,尤指涉及一种电源模块的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车载电源,又名电源逆变器(Power Inverter),是一种用于汽车上的电源转换装置(Power Converting Device)。这类电源转换装置主要通过多个功率器件作为主要的控制器件,以实现车载电源的电源转换。由于这些为数众多的功率器件在其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散热系统来耗散热量,以避免因热量的累积而影响整体的操作性能。对于功率器件而言,常以直插式器件成排焊接在一印刷电路板上,然后再压紧到散热壳体上,才能确保整体系统可安全可靠地运作。
传统车载电源中的功率器件是通过螺丝直接穿设于功率器件上的螺孔而将其压紧贴附于散热壳体上。然而由于车载电源上大量使用功率器件,并且采取密集设置,若以螺丝穿设功率器件而安装到散热壳体的方式,必须耗费大量人工,且容易造成功率器件损坏,导致产品出现严重故障。此外,直接以弹性钢片将功率器件夹固于散热壳体上的方式,则必须考虑弹性钢片的锁固会造成功率密度无法有效提升的问题。
尽管电源模块对效率及功率密度的需求水平日渐提升,现有的电源模块的组装结构仍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如何发展一种电源模块的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实为本领域亟需面对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的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通过设置于电路基板与壳体间的弹片组件推抵功率器件,以优化功率器件的固定结构,使其装配固定简单可靠,同时增强其散热能力,并提升整体功率密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的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通过具有对称飞鸟双翼型弹性片的弹片组件设置于电路基板与壳体间,并通过弹片组件同时将至少两个水平配置的直插式功率器件推抵向壳体的散热面,简化其装配固定的流程,进而达到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组装结构可靠性的目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的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通过具有对称飞鸟双翼型弹性片的弹片组件推抵至少两个功率器件,有效减少整体组装结构中散热器件的尺寸,增强其散热能力,进而达到提升整体功率密度的目的。
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的组装结构。电源模块的组装结构包括壳体、电路基板、至少一弹片组件、至少两个功率器件以及至少一锁紧组件。壳体具有至少一散热面。电路基板装配于壳体。其中电路基板包括至少一第一穿孔。弹片组件设置于壳体与电路基板之间。其中弹片组件包括至少一弹性片。弹性片包括一基部与两个推抵支部,两个推抵支部分别自基部的两相对侧边向外延伸。两个功率器件电连接至电路基板,位于弹片组件与壳体的散热面之间,且分别相对于弹性片的两个推抵支部。锁紧组件位于两个功率器件之间,通过第一穿孔连接至弹性片的基部,且带动弹性片的基部,以使弹件片的两个推抵支部分别推抵两个功率器件,使两个功率器件贴合于散热面。
于一实施例中,弹片组件还包括一绝缘载体,其中绝缘载体包括一容置空间,弹性片预先容置于绝缘载体的容置空间内,弹性片的两个推抵支部分别与绝缘载体部分接触,其中绝缘载体包括至少一第二穿孔,锁紧组件通过第一穿孔以及第二穿孔与基部连接,其中于锁紧组件带动基部趋向电路基板时,基部带动各推抵支部推抵对应的功率器件的一第一面,使两个功率器件的每一第二面与散热面贴合,且使两个功率器件夹固于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96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