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震显示屏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26905.0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4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同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F16M13/02;B60R11/02;G09F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震 显示屏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防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震显示屏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长途客车上,为了消除旅途的疲乏,常常安装有平板显示屏,平板显示屏与传统的显示屏相比,具有薄、轻、功耗小、辐射低、没有闪烁、有利于人体健康等优点。平板显示屏分为主动发光显示屏与被动发光显示屏。前者指显示媒质本身发光而提供可见辐射的显示屏件,它包括等离子显示屏、真空荧光显示屏、场发射显示屏、电致发光显示屏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等。后者指本身不发光,而是利用显示媒质被电信号调制后,其光学特性发生变化,对环境光和外加电源(背光源、投影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调制,在显示屏或银幕上进行显示的器件,它包括液晶显示屏、微机电系统显示屏和电子油墨显示屏等。
显示屏一般都是安装在显示屏支架上,但现有的显示屏支架不具备防震功能,由于有些路段比较颠簸,常常会发生震动,容易造成显示屏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震显示屏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震显示屏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左架体和右架体,所述左架体和右架体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固定有显示屏,所述安装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与安装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与安装架之间通过螺栓也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
优选的,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半球形的橡胶缓冲球。
优选的,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杆。
优选的,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与安装架之间固定设置有橡胶减震球。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弹簧座、弹簧和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通过弹簧与第二弹簧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上还设置有至少两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对称设置在弹簧的周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防震显示屏机构,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强,连接牢固,通过设置多组不同类型的减震件,使安装架具有良好的减震性,防震效果好,提高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架、101左架体、102右架体、2凹槽、3显示屏、4上安装板、5下安装板、6左支撑板、7右支撑板、8减震装置、81第一弹簧座、82 弹簧、83第二弹簧座、9橡胶缓冲球、10加强杆、11橡胶减震球、12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震显示屏机构,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包括左架体101和右架体102,所述左架体101和右架体102的内部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中固定有显示屏3,所述安装架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安装板4和下安装板5,所述上安装板4和下安装板5 之间固定安装有左支撑板6和右支撑板7,所述上安装板4和下安装板5与安装架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8,所述左支撑板6和右支撑板7与安装架1之间通过螺栓也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8。
具体地,所述凹槽2中设置有半球形的橡胶缓冲球9。
具体地,所述上安装板4和下安装板5与左支撑板6和右支撑板7之间设置有加强杆10。
具体地,所述上安装板4和下安装板5与安装架1之间固定设置有橡胶减震球11。
具体地,所述减震装置8包括第一弹簧座81、弹簧82和第二弹簧座83,所述第一弹簧座81通过弹簧82与第二弹簧座83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减震装置8上还设置有至少两组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 对称设置在弹簧82的周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同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同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6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粗苯卸车位废气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塔式废气吸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