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管道铺设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26491.1 | 申请日: | 2017-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4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春;潘栋辉;韩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坛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06 | 分类号: | F16L1/06;F16L1/028;F16L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勇 |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土地 管道 铺设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管道铺设装置,包括置于沟槽中的多个前后相连的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预制方沟,所述的预制方沟包括架体,所述的架体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另一端固定有用于嵌设另一个架体上的安装槽中的安装凸起,所述的架体的内壁的四个角落上固定有加强筋,达到了不易导致施工完成的基础及结构体出现断裂、侧翻、倾倒现象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管道铺设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地方的管网施工难度较大,主要因为地基土质承载力差,受外力影响后,土基极不稳定。为了便于材料运输,首先需进行路基保通施工(沿道路中心线抛填满足车辆机械同行的施工通道)。沟槽成槽后,机械车辆行驶在路基上,临槽侧及槽底的土层受外力侧向挤压后出现沟槽隆起现象。同时,堆土侧方压力亦是造成槽底隆起的又一重要诱因。这对成槽后的工序施工造成很大影响。将使得后续的垫层、基础及结构施工都无法再稳定的工作面上进行施工,严重者将导致施工完成的基础及结构体出现断裂、侧翻、倾倒的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管道铺设装置,达到不易使施工完成的基础及结构体出现侧翻、倾倒现象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管道铺设装置,包括置于沟槽中的多个前后相连的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预制方沟,所述的预制方沟包括架体,所述的架体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另一端固定有用于嵌设另一个架体上的安装槽中的安装凸起,所述的架体的内壁的四个角落上固定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由混凝土制成的预制方沟放置在沟槽中,并且将预制方沟前后放置,将一个架体上安装凸起嵌设于另一个架体上的安装槽中,实现多个架体的连接,不易发生断裂,同时,通过加强筋的设置,有效提升架体的结构强度,继而将管道穿设于架体中,在机械车辆行驶在路基上时,预制方沟的侧壁的土层受外力侧向挤压后出现沟槽隆起现象,而架体的结构较为稳定,不易产生施工完成的基础及结构体出现侧翻、倾倒的现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渗组件,所述的防渗组件包括土工格栅和固定于土工格栅上的柔性防水膜,所述的土工格栅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架体的内壁上,所述的柔性防水膜固定于相邻两个架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柔性防水膜铺设在相邻两个架体之间的间隙上,通过柔性防水膜的防水性,不易使土层中的水渗入到架体中,同时,柔性防水膜的柔软性能够使柔性防水膜与架体的连接更为紧密,通过土工格栅的设置能够增加柔性防水膜的结构强度,不易从架体上脱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架体的内壁上固定有用于支撑管道的安装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管道置于安装架上,便于对管道进行限位,提升对管道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安装架通过支撑组件与管道连接,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挡板和驱动机构,所述的支撑架固定于安装架上,所述的驱动机构带动挡板沿着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与管道的外壁抵触,所述挡板与支撑架之间形成用于对管道限位的限位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管道置于支撑架与挡板之间,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挡板往靠近管道的方向移动,使管道的外壁与挡板、支撑架抵触,使管道能够稳定的置于限位腔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传动组件和弹性件,所述的驱动杆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挡板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移动并定位,所述的挡板通过所述弹性件与管道的外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驱动杆,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挡板移动,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挡板与管道的外壁保持抵触,管道通过挡板的压力作用与挡板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摩擦力的作用使管道放置稳定,操作简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坛市政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坛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64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对地下管道施工时管道铺设工艺
- 下一篇:新型组装式管夹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