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多级臭氧气浮工艺排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5932.6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1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金鹏康;王丹;金鑫;蒋丹丹;王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7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虹吸 原理 多级 臭氧 工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多级臭氧气浮工艺排渣装置,其中用以实现臭氧气浮工艺的臭氧气浮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内柱、臭氧气浮区和臭氧氧化区,排渣装置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集渣槽,在臭氧气浮区上方设置刮渣板,用于将臭氧气浮区上方的浮渣刮入集渣槽,集渣槽通过虹吸管连接壳体外的水封溢流水箱,虹吸管为倒U形,其上连接虹吸辅助装置。当槽中浮渣到达一定位置后,开启虹吸,将槽中浮渣排出至水封溢流水箱,当槽中浮渣液位下降,虹吸停止运行;本发明可解决臭氧气浮装置排渣产生负压所导致的臭氧气浮区紊流,浮渣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排渣水量自损过大的问题,并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涉及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多级臭氧气浮工艺排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缺乏,水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水处理不得不进一步的进行深度处理。
臭氧气浮作为一种高效去除色度、有机物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不光在城市污水中应用,在印染、石油、制药行业也越来越多的被使用。臭氧气浮工艺是利用臭氧替代传统气浮工艺中的空气作为产生微气泡的气源,臭氧微气泡可带走污水里的悬浮污染物,同时,具有强氧化性的臭氧又可与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反应,改变污水中污染物的性质。
现有的多级臭氧气浮所产生的浮渣多为是经由臭氧气浮壳体顶部的溢流口经由排渣管直接排至浮渣收集池,但直接经由排渣管排出会面临三个问题,一、当污泥排出不畅时,排渣内部会产生渣泥的堆积,时间久了,会导致管道堵塞,不仅影响排渣效率,也会增加管道损耗;二、浮渣由排渣管排出,使得臭氧气浮区内部压力大于排渣出口压力,需人为观察排渣量以及所排出的渣泥浓度,再关掉排渣阀或进水阀,使得空气进入臭氧气浮区,内外部压力相同,否则处理过的废水也会由于压力差而从排渣管流出,造成水量损耗增大。三、系统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损耗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多级臭氧气浮工艺排渣装置,该装置具有渣泥排出顺畅、克服内外部压力差所导致的臭氧气浮区紊流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多级臭氧气浮工艺排渣装置,用以实现臭氧气浮工艺的臭氧气浮装置包括壳体12,在壳体12内设置有与其共底的内柱13,废水进水口14和溶气水进水口15均位于内柱13的底部,内柱13的高度低于壳体12且内柱13的顶部敞口,在内柱13外,壳体12内的上部为臭氧气浮区1,下部为臭氧氧化区2,其特征在于,排渣装置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12内的集渣槽3,在臭氧气浮区1上方设置刮渣板5,用于将臭氧气浮区1上方的浮渣刮入集渣槽3,所述集渣槽3通过虹吸管7连接壳体12外的水封溢流水箱8,所述虹吸管7为倒U形,其上连接虹吸辅助装置。
所述壳体12顶部装有集气罩,防止臭氧气体逸出,污染环境。
所述集气罩的侧面设置气体出口,气体出口连接臭氧破坏装置4。
所述刮渣板5在提前设定好的频率与时间下进行运作,将浮渣刮入集渣槽3,所述集渣槽3中设置污泥液位感应器11。
所述污泥液位感应器11连接电控装置10,电控装置10通过真空泵9连接虹吸辅助装置,通过虹吸辅助装置控制虹吸管7中的压力,从而形成虹吸。
所述虹吸辅助装置主要包括抽气管6和真空泵9。当集渣槽3中浮渣液位达到设定值时,污泥液位感应器11通过电控装置10控制真空泵9开始工作,真空泵9通过抽气管6将虹吸管7中空气抽出,产生负压,产生虹吸,使集渣槽3中的浮渣排出,当集渣槽3中的浮渣排污泥液位感应器11下方时,真空泵9停止工作,虹吸排泥仍旧进行,当集渣槽3中的浮渣排空时,虹吸排泥停止。
所述壳体12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当为圆形,则刮渣板5采用辐流式刮泥板,当为矩形,则刮渣板5采用平板刮泥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59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