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用井下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锚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25568.3 | 申请日: | 2017-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3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刘豫飞;牛艺澎;韩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D1/28 | 分类号: | B66D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57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无极 牵引 绞车 锚固 装置 | ||
矿用井下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锚固装置,包括钢板,所述钢板四角均倒R10的角,在所述钢板正面上焊接4个单体柱窝,所述单体柱窝的外围对称位置上焊接2块固定筋板,在所述钢板正面上钻设4个圆孔,在所述钢板正面的横向中心线上钻设2个锚杆固定圆孔,这2个锚杆固定圆孔的圆心横向相距360mm,在所述钢板正面的两边分别钻设2个锚杆固定圆孔,这4个锚杆固定圆孔的圆心横向相距900mm,竖向相距360mm,在所述钢板背面上焊接限轨挡板,所述限轨挡板间距为540mm。其目的是有效代替原灌注式尾轮锚固装置,操作简单并可重复利用,不但满足了现场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节约了人力物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井下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油页岩工作面开采设计,油页岩工作面顺槽较长、顺槽坡度小但曲线较多、传统绞车因运输长度等问题所限巷道内布置困难且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传统的调度绞车相比较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具有运输距离长、运输能力大、速度可调可变向具有后备保护等特点,其经济、实用、安全、高效的特性对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有很大的提升,是目前适应性较强的一种辅助运输设备。但因回采方式所限随着变电列车外移,要求无极绳牵引车尾轮需同步外移,根据该绞车的安装要求,每次外移尾轮都需要灌注混凝土基础来固定该尾轮锚固装置,并没有设计可移动反复利用式尾轮固定装置。此灌注式尾轮固定法,施工较为繁琐,人力物力投入较大,灌注后的基础均为一次性使用无法回收重复利用,灌注材料费投入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井下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锚固装置,包括钢板,所述钢板四角均倒R10的角,在所述钢板正面上焊接4个直径为150-170mm的单体柱窝,所述单体柱窝的中心横向相距645mm,竖向相距520mm,所述单体柱窝的外围对称位置上焊接2块固定筋板,在所述钢板正面上钻设4个直径为40-60mm的圆孔,所述圆孔的圆心横向相距360mm,竖向相距604mm,在所述钢板正面的横向中心线上钻设2个直径为20-40mm的锚杆固定圆孔,这2个锚杆固定圆孔的圆心横向相距360mm,在所述钢板正面的两边分别钻设2个直径为20-40mm的锚杆固定圆孔,这4个锚杆固定圆孔的圆心横向相距900mm,竖向相距360mm,在所述钢板背面上焊接限轨挡板,所述限轨挡板为50×800mm,厚度为30mm的钢板条,所述限轨挡板间距为540mm。
所述钢板为800×1000mm,厚度为30mm的钢板。
所述单体柱窝为厚度为20mm,高度为20mm的钢板条焊接而成,所述单体柱窝的直径为160mm。
所述钢板正面上钻设4个直径为55mm的圆孔。
所述锚杆固定圆孔的直径为30mm。
该加工件为焊接件,各焊缝要求满焊,保证其强度。
使用时,在矿用井下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锚固装置的一侧两个直径为55mm的圆孔内分别安装直径为42mm的卸扣,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与两个卸扣间穿直径不小于24.5mm的钢丝绳至少3圈,紧固绳卡不得少于6道,将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与矿用井下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锚固装置连接,根据矿用井下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锚固装置的尺寸在道轨中间向巷道底板施打6根直径18mm,长度2250mm的圆钢麻花锚杆,将矿用井下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锚固装置通过限轨挡板坐在道轨上,道轨及矿用井下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锚固装置下方可垫设道木,矿用井下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锚固装置与6根圆钢麻花锚杆螺栓连接,单体液压支柱压在单体柱窝内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并根据现场巷道条件使用3.5米单体或加长单体对矿用井下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锚固装置采取“两压两戗”压设,并按要求绑扎好防倒绳和防甭管,确保安全。
本发明的特点:解决外移无极绳牵引绞车尾轮都需要灌注混凝土基础来固定该尾轮锚固装置的问题,采用施打地锚并结合“两压两戗” 进行压设固定,可有效代替原灌注式尾轮锚固装置,操作简单并可重复利用,不但满足了现场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节约了人力物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55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芒果皮复合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羟基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