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的催化反应器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24022.6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3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恒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排放 装置 催化 反应器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的催化反应器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任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现有的汽车尾气处理装置通常采样三元催化器对尾气进行净化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三元催化器容易发生堵塞,影响催化净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能够提升催化净化效果,防止管路堵塞。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的催化反应器及其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包括: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相连的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分别与所述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相连的进气管和排气管、设于所述排气管上的沿所述排气方向依次串联的颗粒物过滤器和催化反应器、连接所述排气管的末端与进气管的旁通管、以及设于所述旁通管上的旁通阀;
所述催化反应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两端的喇叭形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沿于所述壳体轴向排列的三个腔室、分隔所述三个腔室的两个隔板、设于每一腔室顶部阵列排布的的紫外光灯、以及设于每一腔室底部的催化剂涂层,所述隔板上形成有多个气孔。
所述催化剂涂层的材料为二氧化钛。
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的催化反应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两端的喇叭形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沿于壳体轴向排列的三个腔室、分隔三个腔室的两个隔板、设于每一腔室顶部的阵列排布的紫外光灯、以及设于每一腔室底部的催化剂涂层,隔板上形成有多个气孔。
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的催化反应器的加工方法,步骤如下:
①、构造及成型
催化反应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两端的喇叭形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沿于壳体轴向排列的三个腔室、分隔三个腔室的两个隔板、设于每一腔室顶部的阵列排布的紫外光灯、以及设于每一腔室底部的催化剂涂层,隔板上形成有多个气孔;
壳体是由碳素钢材质锻造成型,隔板是由Q235钢冲压加工成型,气孔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催化剂涂层依现有技术制备,且其装载是通过粘连剂粘接的;
②、预处理
将锻造成型的壳体置于预处理液中浸泡至少5分钟,浸泡结束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置于烘箱中于70℃下烘干2小时;
预处理液的组分为:糠醇树脂17份、磷酸三异丁酯6份、防锈剂5份、氢氧化铝2份、去离子水9份、代森联2份、肉豆蔻酸4份;
③、组装
首先在壳体内壁安装紫外光灯、催化剂涂层,然后在壳体内壁焊接隔板,最后在壳体两侧焊接喇叭形板材形成进气口、出气口。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包括: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相连的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分别与所述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相连的进气管和排气管、设于所述排气管上的沿所述排气方向依次串联的颗粒物过滤器和催化反应器、连接所述排气管的末端与进气管的旁通管、以及设于所述旁通管上的旁通阀;通过催化反应器进行对尾气进行催化净化,对在催化净化前过滤颗粒物,并通过旁通管对尾气进行循环燃烧,能够提升尾气处理效果,防止管路堵塞。
2)、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的催化反应器及其加工方法,产品结构设计较为新颖,且在加工过程中,对壳体进行了预处理,从而使催化反应器的耐腐蚀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的催化反应器的结构图;
图中:发动机1、进气歧管2、排气歧管3、进气管4、排气管5、颗粒物过滤器6、催化反应器7、旁通管8、旁通阀9、壳体71、进气口72、出气口73、腔室74、隔板75、紫外光灯76、催化剂涂层77、气孔7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包括:发动机1、与所述发动机1相连的进气歧管2和排气歧管3、分别与所述进气歧管2和排气歧管3相连的进气管4和排气管5、设于所述排气管5上的沿所述排气方向依次串联的颗粒物过滤器6和催化反应器7、连接所述排气管5的末端与进气管4的旁通管8、以及设于所述旁通管8上的旁通阀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恒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恒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4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